从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举办地看科技如何点土成“金”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现场。浦口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8月24日至26日,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南京举办。活动集中展示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聚焦现代种业、智能装备和绿色低碳等领域,搭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打通技术创新场景、产业应用场景、商业运营场景之间的断点和梗阻。
活动广泛征集了700余个具有孵化潜力的项目,总交易额突破120亿元。其中,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入驻企业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江苏思威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史记生物技术(南京)有限公司分别完成技术服务、战略合作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项目签约。
此次活动的举办地是位于浦口区的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这是全国首家、华东地区*一一家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近年来,该中心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方向,坚持不懈地用科技“浇灌”土地,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献技献策。
集聚高端人才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未来无人农场的理想状态,是不仅可以智能控制,还可以实现环境的智能感知,对不同的地况、地块形状等更复杂的情况进行精准识别,实现精准控制,甚至在操控室里就可以种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入驻企业——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工作人员说。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是*一个入驻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两院院士,其领衔创建的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承建了浦口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建设项目,探路打造都市近郊型数字乡村体系。
不只是赵春江院士,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营造的创新生态,吸引了大批农业领域院士团队入驻,如邹学校、沈其荣等近10位院士,形成了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此外,该中心还引进唐建清、姚文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于强、岳超、吕肖良等国家重点计划人才,陈天恩等“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内的50多个有强烈转化意愿、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团队。
依托院士的核心作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打造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集聚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的“试验田”,培育了南京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中农宠物营养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一公里”
是什么吸引院士大咖纷至沓来?强大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科技创新提供澎湃动能。按照“建设工作下沉、统筹工作上移”的总体思路,2019年3月,农业农村部、江苏省、南京市共同推动建立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部省市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市场化运行机制方面,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成立了南京农创园科创投资集团,以“平台运营、科技服务、集成输出、产业投资”为核心业务助力科技创新生态培育和区域农业产业升级。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联合新希望集团、中信农业、江苏苏美达集团等成立总规模17.8亿元的农业科技创新基金,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共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助力农业科技企业加速成长。
“这样做是为了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的供需对接,搭建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融合’创新平台,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一公里’。”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此外,该中心还组建包含5名院士在内的14人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入驻项目实行动态评审,开展“绿、橙、红”三色管理,打造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良性循环机制,倒逼入驻企业抓住创新“牛鼻子”。
自2018年实体运作以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培育和引进经济实力强、创新水平高、市场开拓广的农业科技企业超过100家;推动并培育思威博公司等入选瞪羚企业,中农富通等13家高新技术企业;天邦集团、三主粮集团等近10家企业在此设立总部。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显现辐射带动效应
科技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今年6月,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收获了蔬菜黄心乌一系列新品种的种子。这些看似普通微小种子,在耐寒性、黄心速度、小株成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该研究院副院长夏彭飞介绍,研究院的新品种已推广至江苏、上海、云南等13省份。其中,牛心型甘蓝、杂交黄心乌、杂交白梗菜已成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栽培品种。
同为农创中心入驻企业的南京博睿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专注在动植物生物育种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企业。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基于“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技术”的液相芯片已成为育种家可以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生物育种工具。“我们的业务覆盖全国,涉及农作物、畜牧等58个物种领域,已为104个科研院所、高校、种业公司提供服务。”该公司负责人王军说。
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农业科技型企业蓬勃兴起,印证了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从无到有干出了“南京速度”,亮出了“金字招牌”。中心统筹南京市浦口区全部涉农资源为中心所用;推动与栖霞、六合、溧水和高淳等地园区实现“一核四园”联动发展;在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与宿迁泗阳、镇江丹徒、泰州靖江、陕西镇安、新疆伊宁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中试孵化基地,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和应用,以“科技小院”等方式,为地方政府提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与服务的解决方案。(叶长文 卢钦 顾姝姝)
中车全国首家城市交通设计研究院落户南京浦口
江苏青年科学家叶聪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南京银行出台绿色金融指导意见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人民日报丨 周蓉蓉:建设农业硅谷 推动成果转化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打造国内*一集群式农业院士创新基地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南京地区14人当选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