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在高层论坛上的讲话(组图)
2003年,南京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全国专利城市试点工作验收,并被新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随后,南京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高科技专利创业园的工作思路并组织推进。以南大科技园为主的广州路科技一条街已成为高科技专利创业园的孵化基地;以南京理工大学为核心的白下区科技园成为高科技专利园研发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该科技园作为*一的全国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并向中国“专利硅谷”的目标发展;栖霞区的金港创业中心、马群科技园等被培育成为高科技专利创业园的产业化基地,金港科技创业中心还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大力实施以知识产权为重点的品牌带动工程,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尤其是对占有市场份额的产品给予重点扶持,发挥重点企业(领域)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军地位和示范效应,推进知识产权开展。南京市每年投入600多万元,设立重大专利实施和专利二次开发计划,对重点领域的专利转化项目给予支持,实施专利申请费补助,把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科技计划管理的全过程,促进专利意识提升。
多年来,南京市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在省内持续保持领先地位。2006年,南京市专利申请量达6793件,同比增长29.9%,其中,发明专利3360件,增长44.8%;授权专利2847件,增长31.4%。企业专利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全市企业专利申请量达2938件,占总量43.25%,增长59.7%;企业专利授权量为1032件,占专利授权总量36.3%,增长55.4%。2006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中,职务发明4711件,占总量69.5%,增长38%;在授权专利总量中,职务发明1927件,占总量67.7%,增长51.11%。全市拥有产品11个、江苏名牌产品117个、南京市名牌产品340个;拥有全国驰名商标7件、省著名商标127件、市著名商标250件。
近年来,南京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科技兴工、科技兴贸等战略措施,不仅确立了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强有力地推动了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2006年南京市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达46%,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7%,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60%,对社会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近十年,南京市连续3次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称号,连续两度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在省科技厅、省统计局联合公布的年度全省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结果排名中,我市连续5年保持*一。深入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 “三项更新”工程,推进“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2006年,共为农民实施科技培训30.5万人次;组织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50个,大面积示范推广20个,推广应用新型实用技术20个;举办城乡科技成果推介会16场,向郊县发布实用科技新成果250项,100多个科技项目签约,推进转化农业科技成果30项;规划、建设了2000亩高淳桠溪农业生态科技园“生态之旅”景观带。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科技兴工”战略,依靠自主创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医药等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充分依托南京雄厚的产业基础,促进软件技术向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服务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渗透,推动软件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促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坚持不懈地抓好制造业信息化“5511”专项工程,累计实施的200家示范工程效果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南京高新区成功申报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组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申请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增补、科技兴贸行动计划项目和联合国贸易网络电子贸易信息服务。通过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采取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建立联合科学研究中心、合办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合作。2006年,全市引进研发中心19家。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软博会期间,共有202个软件项目在宁落户,其中48个重大项目在会上签约,总投资达56.9亿元。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积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示范,着重解决一批影响我市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推进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人口卫生三大社会发展科技专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CAD/CAM、MRPⅡ/ERP、CIMS、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从点到面,在全市推广,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科技强警综合效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智能交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中心城市前列;多项医疗技术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
南京正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南京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兄弟城市的帮助支持,同时,我衷心希望自主创新的南京模式,可以为我国许多科教资源发达的区域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全面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共同和谐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综合竞争力,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成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创新型国家!
·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受关注
·中国推出“南京模式” 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自主创新闯出南京模式
·南京重奖科技功臣3人分获50万奖金
·南京“科技功臣”评选倾向民营企业家
·南大为科技成果落户南京开小灶
·南京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两院院士感言:我们要为南京自主创新再添一把火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请在这里发表您个人的看法,发言时请遵守注意文明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