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观察荐读|奋力打造产城融合现代化新主城;要素加速流动激活“一池春水”;“一区一特色”铸强金融发展筋骨
新华报业网首页正文南京观察荐读|奋力打造产城融合现代化新主城;要素加速流动,激活“一池春水”;“一区一特色”铸强金融发展筋骨2022/12/12 08:36
新华日报·南京观察(第170期)
专访南京市委常委、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杨学鹏——奋力打造产城融合现代化新主城
南京江北新区是江苏*一国家级新区,也是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所在地。获批设立七年多来,江北新区勇担全省创新策源地、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使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创新动能强劲迸发,省会城市新主城面貌日新月异,已成为引领南京发展的关键力量。
*近召开的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江苏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高标准建设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推动全省各类开发区等开放载体转型升级、创新提升。南京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在于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实践,江北新区如何描绘新蓝图展现新作为?新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南京市委常委、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杨学鹏。
高淳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三年观察——要素加速流动,激活“一池春水”
从“空心村”到“网红村”,小山村实现精彩蝶变;一只螃蟹做出大文章,产业品牌叫响全国;生态家底贴上“价格标签”,美丽优势也能变现……行走在初冬的高淳,处处散发着干事创业的活力。各类城乡要素加速融合汇聚,系列创新成果落地生效,谱写出城乡融合的生动乐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自2019年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三年来高淳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开展改革探索实践,着力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走出城乡互利共赢的特色新路,激活发展的“一池春水”。
聚焦“建邺改革”系列报道之三——“一区一特色”铸强金融发展筋骨
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发文支持长三角地区五城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南京是我省*一入选城市。建邺区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市近50%,备案基金管理机构数量、管理基金规模居全市首位,是南京金融业的主要承载区与未来增长极。
今年以来,建邺立足“一区一特色”改革任务,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创金融发展新路径——充分发挥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作用,让融资畅达市场主体;打造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中心,集中展示数字货币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成果和应用场景;设立金融法庭,实现对全市涉基金类案件集中管辖。
金融能级事关区域能级。建邺区在金融领域的系列改革之策、创新之举,有力带动了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鲜明彰显了区域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担当作为,强力支撑了南京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保障房片区面向全国举办社区治理论坛——共建共享,“理想治理”再起航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第三届社区治理论坛这两天正在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举行。由市、区、街三级联办,邀请全国各地的社区代表、社会治理领域专家齐聚岱山,共谋“理想治理”的未来愿景。
人人有序参与治理、人人享有品质生活、人人拥有归属认同——这是西善桥人的“理想”。从2019年提出建设全国首个“理想教育小镇”开始,西善桥街道锚定“人的现代化”这一目标,以“大教育”提升居民素质,以“自组织”扩大服务供给,以“共同体”链接内外资源。4年实践,“理想”的模样清晰了,“教育”的牌子叫响了,“小镇”的形象变美了。
党的二十大强调,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由郊入城与由乱到治齐头并进,*终指向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西善桥街道党工委*徐立说,匹配需求和供给,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快实现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