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 创新驱动厚植跨越赶超新优势
聚焦城市创新,分享创新理念,传递创新趋势,探索创新路径。6月22日,2021南京创新周系列活动——第三届国际医疗器械创新高峰论坛在高淳区举行,围绕“智造为本,协同创新”主题,邀请两院院士、国内外医疗器械创新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等参加,通过政企闭门会、海外连线、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等形式,打造了一场医疗器械产业盛会。
这已经是高淳连续第三年举办国际医疗器械创新高峰论坛,不仅为全区提供了展示打造医疗器械产业优势和营商环境的平台,更向全国乃至全球传递出高淳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高地的决心,发出了“招贤令”。
创新潮涌,活力迸发。近年来,高淳聚焦“一城一区一支点”发展定位,瞄准产业强区目标,聚力重点项目建设和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奋力打造“南京创新名城的南部支点”。创新步伐越迈越大,创新政策不断完善,创新生态日益优化,创新成果集群井喷,高淳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正在孕育新一轮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热力!
昨天上午,高淳世界村酒店,高朋满座、大咖云集。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爱德华·莫索尔、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等重磅大咖线上线下进行“头脑风暴”,分享了国内外尖端科技与前沿医学,为地区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思维与技术进化逻辑赋予新定义。
“近年来,虽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核心部件、关键技术上存在明显的瓶颈,需要国家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组建顶尖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支撑研发和技术升级,掌握核心技术,避免被‘卡脖子’。”张志愿说,此次论坛不仅为专家学者提供了“头脑风暴”的平台,也有利于提升企业、人才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各受邀专家学者分别就数字化口腔医学发展、医疗器械创新趋势、智慧医疗时代下的创新诊断技术、康复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解读。医疗器械龙头企业高管、优秀创新企业家及资深投资人,围绕“后疫情时代IVD行业生长曲线”“国产替代与带量采购下的高值耗材”“新时代的康复产品及应用场景创新”三条主线开展圆桌讨论,聚焦科技变革下的医学发展,为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当天,2021医疗器械创新生命力榜单正式发布。以产业研究为基点,关注医疗器械赛道的创新发展、技术变革、政策迭代,挖掘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从体外诊断(数字PCR类)、高值耗材(心血管介入类)、康复设备(康复机器人类)、黑科技产品类四个维度评选出40家医疗器械创新生命力企业,并现场进行颁奖。
高淳区区长刘伟在致辞中表示:“高淳每年举办一届高峰论坛,就是希望为医疗器械领域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和知名企业家提供一个思想碰撞和智慧交流的平台;就是希望从行业动态、临床实践、市场战略、政策法规等多个层面探讨医疗器械行业趋势,找到一条发展路径;就是希望营造一种合作氛围,诚挚邀请业界专家和企业家来高淳考察洽谈,问诊把脉高淳大健康产业,集才纳智、共谋发展,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贡献高淳力量。”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2021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重点项目入园仪式,盛欣医疗、和瑞生物、星悦医疗等10家企业签约入驻。高淳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宋卫星围绕高淳区投资环境和医疗器械产业园作了专题推介,邀请参会的医疗器械行业高端人才、企业家为高淳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创新献计献策,更多地关注高淳、支持高淳、投资高淳。
本届国际医疗器械创新高峰论坛作为今年南京创新周期间高淳区*重要的专场活动之一,将全区创新氛围推向新高度。
作为创新名城生态区,今年高淳区紧扣“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这一大主题,精心筹划13场专场活动,包括空间飞行器技术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大会暨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理事长会、“百校对接”创新合作交流会、“赢在南京创业高淳”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特色活动,聚力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实效的创新周。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今年高淳的活动,大咖大腕齐上阵。除了昨天的国际医疗器械创新高峰论坛,在此前举行的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大会上,300余位行业专家及代表就曾围绕农业一体化发展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其中不乏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顾问翁永曦,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三农”发展组组长顾益康,江苏省农科院院长易中懿,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等农业领域的知名大咖。他们的建言献策,将进一步推动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助力高淳乃至南京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此外,这13场专场活动均围绕高淳区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尤其是新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链,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处在“发展风口”的医疗器械产业。数据显示,目前高淳已集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相关市场主体近1200家,2020年产业链产值规模达61亿元,构建了涵盖研发生产、前端服务、市场配套等环节完整的产业链。今年1-5月,实现应税销售收入40.66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营收35.09亿元。医疗器械产业已成为高淳增长速度*快、成长潜力*大、发展前景*优的地标性产业。
高淳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国际医疗器械创新高峰论坛、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产业年会和首届长三角医学转化(医疗器械方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等高端品牌活动相继落户高淳,江苏省医疗健康产业联盟高淳工作站已挂牌成立,高淳在全国医疗器械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望得到质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全民感知创新类活动以外,创新周期间的高淳专场活动均融入了产业招商议程,从中不难看出高淳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的渴求以及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的决心。如以第三届国际医疗器械创新高峰论坛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产业对接活动,通过高密度、高频次集中宣传,将为全区地标产业的快速集聚营造浓厚发展氛围。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高淳始终把创新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位置。如今,创新已深深镌刻在高淳的城市首页上,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标识和共同追求。
牢牢抓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高淳区加快创新主体数量培育,打造“科创企业森林”。2016年以来,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由50家增加至265家、增长5.3倍;省民营科技型企业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5家、市创新型领军企业4家、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36.6%提高到56.4%。
为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高淳加速推进载体平台建设,建成了中关村海淀创业园南京分园、华立科技园、达安创谷等一批专业化创新平台和医疗器械产业园“一所六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国家级孵化器——高淳科创中心、专业研发楼等孵化载体和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15万平方米,其中,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获评省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高淳科创中心连续两年荣获优秀(A类)评价。
目前,高淳已与浙大、复旦、中科院等名校名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9家,其中获市备案7家;拥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0家,成立德国和瑞士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高淳)协同创新中心、高淳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全链条创新培育体系初步形成。
同时,高淳持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以优质的政策和服务吸引更多企业项目落户。全区先后出台“创业南京”英才计划、“淳聚计划”、“紫金山英才高淳计划”等人才政策文件,做强“人才引擎”,催生发展“加速度”;创新推出“永不走的驻厂员”“24小时不打烊”等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全周期”服务;通过“苏科贷”“宁科贷”等方式向区内近800家企业发放科技金融贷款超过80亿元,成立总规模8亿元科创基金5只,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达21.9亿元。
创新氛围日渐浓厚,也加速了高端人才在高淳的集聚。“十三五”期间,全区科技顶尖专家实现零的突破,培育创新型企业家6人、省“双创计划”人才18人,集聚高层次创业人才121人,部分人才发展绩效指标在市郊区位于前列。
“‘十四五’时期,南京将加快都市圈和特大型城市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名城建设,持续加大对南北两端的重点支持,面临长三角一体化、苏南自创区一体化、宁杭生态经济带等多重战略机遇期叠加,我区将迎来主导产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基础设施支撑、城乡品质完善等各类资源注入,有望成为南京南部新的增长极。”高淳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全区将以建设南京创新名城南部支点为目标,以打造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地标为抓手,以开发区(高新区)为科技创新主阵地,夯实产业基础,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科技创新对“七大板块,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支撑,形成“支点引领、东进西拓、四面辐射、共享创新”的新发展格局。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