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阳江镇:巧手做青团清明共尝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到了清明节,民间向来就有“清明至,食青团”的风俗习惯。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淳区阳江镇各村开展了系列制作青团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思忆民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又是一年清明将至,高淳区阳江镇北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手淳幸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食青团,忆清明”志愿服务活动,制作清明节民俗美食,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关怀温暖。
活动一早,志愿者带着所有食材来到大杨家头睦邻点,老人们陆续来参加活动。大家把破絮窠草洗净,放到绞肉机里搅碎,然后加在糯米面粉拌匀揉成面团,再撕成小块放到蒸屉上蒸熟,起锅揉成大面团,再分成小剂子,小剂子按压成圆饼形状,放入熟馅料,封口揉成圆圆的团子就做好了。大家一边品尝着亲手做的青团,一边聊着:以前每到清明节的时候,老人们会折些杨柳枝放在自家门口,小孩子也会被大人把柳叶戴在头上,在人们的观念里,柳树代表了驱灾避难,也传达人们希望身体平安健康,无灾无疾的美好愿望。
此次活动不仅传承了清明节的传统民俗,也让大家找回了熟悉的清明味道,同时也让老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高淳区阳江镇平干圩村“连心家园”组织开展了“青团寄情怀,情暖特扶家”主题活动。邀请辖区特扶家庭及群众代表以共同参与动手制作青团的方式思忆民俗,传承传统。
活动一开始,志愿者从清明由来、清明习俗、清明美食及清明节古诗等方面介绍清明传统文化,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接下来,志愿者们将提前准备的新鲜破絮窠草泥,和粉作团,再上锅蒸熟,然后趁热把面团反复揉捏,分成大小相近的剂子,大家一边动手包上馅料,制作出一个个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的青团,一边聊着家常,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宛如温馨和谐的一家人。
此次活动不仅让大家对清明节有了更多的认识,丰富了辖区群众的业余生活,而且也将健康、和谐、文明的文化生活传承给辖区村民。
巧手做青团,同心线日,阳江镇小花村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巧手做青团,同心话清明”为主题的制作青团活动,让大家重温清明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活动现场,志愿者向老人们简单介绍了清明节吃青团的来历,接着将制作青团的材料摆上桌,向大家展示青团制作过程,现场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阿姨们自告奋勇撸起袖子,捻青、和粉、裹馅,拿到面团和馅料之后,在阿姨们的指导下,将面团切成数个小面团、搓成长条,分成大小相近的小剂子,逐个按扁、压出空心凹坑,放入适量豆沙馅、肉松馅,用虎口捏拢封口,搓成球,通过耐心的制作,不一会儿,大小均匀的青团就整齐地摆在了蒸笼上,一个个模样俏丽的团子就成型了。
小小的团子,通体青翠,像温润的碧玉,像勃发的春草。虽然志愿者们都是*一次制作青团,动作不太娴熟,但大家都很享受制作过程,动手体验了一把手工青团。包完的青团摆入蒸锅,蒸熟出笼的青团更是色泽鲜绿,香气扑鼻。大家边吃边笑得合不拢嘴,整个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推向了高潮。通过此次活动,一方面让老人们一起参与其中体验了清明节包青团子的乐趣,学会了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传承了传统老手艺,营造了文明过节、低碳过节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制作青团结束后,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给辖区独居老人送去了新鲜出炉的美味青团。带着关心与祝福,送到了老人手里,传递了满满的幸福感、邻里情谊!此次活动让大伙在趣味中了解清明节民俗,营造了互帮互助、其乐融融的文明新风尚。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重拾了传统青团的制作手艺,营造了清明节的节日氛围,也进一步增进了邻里情,促进了社区大家庭的和谐稳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