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创新驱动为跨越赶超注入强劲动能
高淳地处长江之滨、南京*南端,是南京接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宁杭生态经济带、宁宣黄成长带和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发展成长空间广阔。
近年来,高淳坚持创新引领,抢抓南京市重点支持高淳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紧扣创新名城南部支点发展定位,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找差、全速奔跑、奋力赶超,聚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创新生态明显优化,创新发展初见成效。
在2019年度省对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中,高淳区追赶提升态势明显,从2018年的第25名提升到第8名,跻身郊区(县)组10强。
如今的高淳,把抓创新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两落地一融合”为抓手,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效率,创新名城南部支点建设向纵深迈进。
每株树都茂盛,森林才能茂盛。打造“科创企业森林”,需要服务好“每棵树”。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作用,以高企培育为重点,大力开展高企筛选培育、成长发展、申报认定的定向帮促和精准服务,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高企’全过程孵育链,建立‘高企—领军型企业—瞪羚—独角兽’四级培育梯度机制,全力打造创新型企业矩阵。”高淳区科技局局长沈燕说。
新冠疫情发生后,高淳积极落实市区“稳企十条”等政策举措,8家企业获得疫情防控专项研发经费71.8万元,兑现科技、人才政策资金近1.3亿元,有力支持了科技企业稳健运行。
邀请原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刘爱英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200多家企业参加;召开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推进会,区科技局、开发区科技助理、申报企业辅导机构约40余人参会……
今年以来,高淳已组织175家预申报企业和50家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线次,全年分三批进行申报(61家、73家、41家);摸排全年预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313家,前三批申报通过178家,其中新增62家。
同时,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孵化器“育苗”作用,培育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
高淳主动对接吉林大学、兰州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南艺、南师大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活动6场,实施合作项目4个,今年前五个月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3.77亿元。通过线名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进行专题辅导,摸排对接创新型企业家信息4条、国家和省海外专家引进项目信息11个。
为使高淳成为科技创新沃土,高淳区着力做好科技金融工作,举办线上科技创新微讲堂、涉农企业创投对接会,今年1—5月企业申请“苏科贷”“宁科贷”资金7.86亿元。
高淳正进一步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管理体系,完成7家新型研发机构年度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优化制定2020年目标考核办法,做优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今年上半年,新签约的江苏宇航智能制造研究院已落地建设,南京东润集团与青岛科技大学建设高分子新材料研究院项目、中惠地热与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的清洁供热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正加快洽谈推进中。1—5月份,新增孵化引进企业40家、在研在孵项目15个。
6月2日,2020南京创新周“中华门创将”大赛的第二场云上遴选赛在高淳举行。政府、企业和投资人“云”上相聚,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的优质项目隔空互动。
当天参加路演的一家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期我们已有几家分公司进驻高淳,当地政府部门在资金扶持、项目引导、证照办理和人员招聘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接下来我们将在这里建立集团公司,形成发展合力。”
高淳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生态特点,将医疗器械产业作为重点主导产业。在高淳,医疗器械企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开园一年多时间,先后集聚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6家,经营企业700余家。
去年,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开票销售93.93亿元、增长15.06%;今年1-5月新签约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6家、总投资64.59亿元,新引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51家,全区医疗器械产业正步入发展快车道。
“我们正全力打造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打造适宜医疗器械企业生长的产业生态,助力产业发展。”高淳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医疗器械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已经正式签约,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实训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平台均在陆续建设中。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实现企业产品和服务优化,*终赢得市场,增进效益的关键。
“我们有高淳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高淳产业创新基金和各类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高淳区医疗器械企业落地发展。”高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唐景顺介绍。
在产业园出台的11项医疗器械专项政策中,有4条“直指”创新,包括 “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生产模式”“鼓励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扶持创新产品应用”和“鼓励降低创新产品风险”,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奖补和优惠标准。
同时,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还建立了代办服务机构优化营商环境。成立医疗器械专业服务团队,在全面推行容缺审批、全程无偿代办服务的同时,提供在医疗器械从注册至生产推广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建立了诉求响应24小时办结机制。
目前,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已布局体外诊断(IVD)产品、植入类高值耗材及器械产品、康复器械产品及家用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一批企业在政策扶持下,真正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终在市场上得以“变现”。
从培育企业“生存”到陪伴企业“腾飞”,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其不断优化的企业服务,正在为更多的初创企业赋能。
5月8日,南京高淳区举行“四新”行动1+2政策发布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
会上,高淳出台1+2专项政策,包括:《高淳区精准支持企业与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简称“企业与产业12条”)、《关于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措施》(简称“医疗器械11条”)以及《关于加速集聚创新动能进一步深化创新名城南部支点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科技创新13条”)。
科技创新13条重点加大高企、创新型平台企业、领军型企业等创新主体的扶持培育力度,侧重对新型研发机构、孵化载体平台建设升级和运行绩效的奖补,在创新产业发展空间、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金融融通发展及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给予创新主体积极支持。
“对科创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给予创新主体金融政策支持,这对我们从事新能源动力研发生产的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看到科技创新13条,安普瑞斯(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家公司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从考察到落地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与高淳支持科研企业创新力度密切相关。
今年9月,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淳新校区即将开学,高淳将迎来本土的*一批大学新生。
作为南京市2020年重点支持高淳区建设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园是高淳首座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园区,目前已引进4所高校。规划建成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为核心,创新型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型城市片区,建成后园区将为高淳发展输送大量人才,是高淳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高淳正全力优化创新生态,定期摸排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开展技术联合攻关,精准做好产学研对接;积极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低成本满足企业发展所需;优化对高端人才的科技奖补政策,持续做好高层次创业人才、创新型企业家、海外高层次专家等项目申报工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宽松的创新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项目落户高淳。未来,更丰富的元素将在这里汇聚,更崭新的变化将在这里发生。创新永不落幕,一个创造无限机会、聚焦无限可能的高淳,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