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高新区:以创新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奋进图”
这里,不仅是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亦是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还荣获了江苏双创示范基地、江苏省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江苏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园、江苏省海智基地、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等众多称号。在栖霞高新区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英田光学、开元医药等一批业界翘楚竞相“绽放”,以行业冠军之姿引领风骚。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浪潮翻涌,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领域创新风潮迭起,两大主导产业犹如双翼齐飞,吸引着国内外顶尖创新团队纷至沓来,筑梦栖霞。截至2023年底,园区累计培育高企214家,集聚图灵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0余名,创新的火花在这里绚烂绽放。“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将持续围绕‘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快速提升经济效益’目标,积极深化改革,以创新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奋进图’。”栖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黄斌说。
在时代的浩瀚浪潮中,栖霞高新区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自2017年诞生以来,便以“一区多园”的宏伟蓝图,引领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航向。这里,紫东国际创意园、生命科技创新园、金港科创园、仙林智谷四大直管区携手并进,与马群科技园等八大协同园区共同编织了一幅产业兴旺、创新涌动的壮丽画卷,为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栖霞高新区深知,产业集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园区围绕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两大主导产业,精心布局,固链、强链、补链、延链,构建起了一条条坚实而充满活力的产业链。
紫东国际创意园,这片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达65.4万平方米的创意热土,以人工智能和文化创意为引领,不仅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更实现了生产、生态、生活的完美融合,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在这里,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霞智科技等顶尖研发机构与企业携手并进,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生命科技创新园,则是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的聚集地,占地675亩,总建筑面积78.2万平方米的园区内,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研发销售、医药与医疗器械供应链服务等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特色。这里,南京红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频频“出圈”,不仅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还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产业集聚的推动下,栖霞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园区已集聚22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形成了涵盖算力、算法、大数据等领域的产业生态集聚雏形。2023年,园区人工智能领域规上企业总营收达到20.4亿元,同比增长35.37%。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领域,园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加速赶超,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增长约20%,正加速全面建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生物医药体系。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链上企业总计300余家,在生命科技园建成了具有全市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2023年生物医药领域规上企业总营收达66.61亿元,同比增长7.39%。
多年来,栖霞高新区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四个专班”模式,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引领,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展望未来,栖霞高新区将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向更高层次迈进。计划到2025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12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力综合排名在全省位列前十位;人工智能产业也将持续壮大,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栖霞高新区正以产业集聚为笔,书写着助力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产业一路飘红,究其背后,是栖霞高新区立足资源禀赋,持续激发创新潜能,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带动发展质效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栖霞高新区内,众多高校与科研机构汇聚一堂,不仅为科研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通过校地合作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崛起,更是创新理念的生动实践。自成立以来,该研究院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面屡创佳绩,成为推动南京市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随着二期合作协议的签署,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新的科技成果将持续涌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栖霞高新区聚焦智慧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通过搭建一系列创新孵化载体,例如南京市专利导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试验区、南京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为园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肥沃土壤。江苏智能交通及智能驾驶研究院的院士创新平台、智慧交通产业生态基地项目以及江苏其厚智能、量为石信息、宝能科技等能源企业的快速崛起,正是科技成果在栖霞高新区成功转化的鲜活例证。这些项目在国内达到了领先水平,为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众所周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主体梯次培育的重要一环。因此,栖霞高新区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辅导申报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科小、高企、专精特新企业的精准支持,打造科创企业“强雁”阵型,激发成长后劲。星宇芯联、泽恒医药、大美天第等行业冠军企业的落户,正是这一精准培育策略结出的硕果。同时,栖霞高新区还尤为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育,汇聚了包括图灵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在内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0余名。截至2023年,园区共培育5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4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9家市级独角兽企业、24家瞪羚企业以及2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今年9月,栖霞高新区又新增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4家。
下一步,栖霞高新区将持续深化校地融合,积极搭建各方平台,招募懂技术、懂转化、懂市场、善于整合资源的专业人才运营平台,深入分析园区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成果转化办紧密对接,努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赋能。同时,园区还将引进高校前沿学科的产业研究院,结合高校自有或合作的科技园区运营公司,联合海内外各类品牌产业基金,在产业孵化、产业培育及产业高成长发展的全周期进行配套化布局。有效打通产、学、研、资四个要素之间的壁垒,实现高科技项目产业化的蕞优化路径。
自2020年以来,栖霞高新区打造“1+2+5”服务体系,以“为企业赋能”为1个主线,以线上大数据服务平台和线大平台,打造“星创荟”“下午茶”“私董会”“服务行”“政策汇”5大服务品牌,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产业服务水平。2023年,栖霞高新区对“1+2+5”服务体系再延展再优化,提出“雁阵”“龙腾”“凤栖”“鹿鸣”“牛犇”五大行动,在企业梯度培育、产业集聚攀升、人才赋能融合、应用场景搭台、服务团队升级等方面重点发力,打造更为精准、专业、高效的产业服务生态体系。园区充分利用协会、商会、金融机构、科技研发机构等资源,形成产业智库、圈层峰会、行业沙龙、协同办公、融资对接、商贸合作等产业互联新生态,实现企业聚能聚势、抱团发展。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土壤”。企业可以专注于创新的底气,源自于栖霞高新区打造的创新“生态圈”和企业“栖居地”。通过完善服务体系,栖霞高新区将企业服务前置到项目招引的洽谈考察环节中,确保从一开始就能够精准地为企业供给政策、资源、产品、市场、金融等全链条服务。这种前置服务的理念,体现了园区对企业服务的重视和对企业需求的深刻理解。
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栖霞高新区创新服务模式,发布“紫东客厅”服务名片,为企业精准对接融资、用地资源,坚持做到“有事帮办,无事问需”。同时,园区厚植科创沃土,高效赋能发展,在资金扶持、政策对接、资源引荐等方面给予企业重点帮扶,引进了栖霞区技术转移交易市场,为企校合作嫁接桥梁,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细数过往一年,栖霞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高新实践”不断发展,成功帮助江苏臻云技术有限公司对接栖霞区民政局项目,助推南京鹰视星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霞智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对接区职能部门和园区上下游企业,成功牵线个项目达成合作签约。
通过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系统,栖霞高新区成长为企业成长的沃土、创新的高地。下一步,栖霞高新区将继续深化综合服务体系,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以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园区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遇,继续书写更多关于创新、发展和服务的精彩篇章。
栖霞高新区:以创新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奋进图”
第A05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A06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A09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A11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B01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B02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B03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B04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B05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B06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B07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B08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B09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B10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B12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C02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C03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C04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C05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C06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C07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C08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C09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C10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C11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C12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D01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D02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D03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D04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D06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D07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D08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T01版:在宁重点企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T02版:在宁重点企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T03版:在宁重点企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T04版:在宁重点企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T06版:在宁重点企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T07版:在宁重点企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T08版:在宁重点企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X01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X02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X03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X04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X05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X06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X07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X08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X09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X10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X11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Z01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Z02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Z03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Z04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Z05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Z06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Z07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第Z08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栖霞高新区:以创新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奋进图”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