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拼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过去的一年,高淳全区上下苦干实干、奋勇拼搏,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高质量发展答卷:17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92个区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四条制造业产业链产业规模增长10.8%,茶叶、螃蟹全产业链总产值分别增长20.5%、8.8%;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十类33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高淳将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下定改革决心,增强攻坚魄力;笃定赶超恒心,激发争先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淳新实践。
上个月底,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又传来好消息,该产业园的江苏中邦制药有限公司、南京鸿瑞杰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一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江苏省2024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这意味着高淳区又新增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预计全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
这是去年高淳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生动缩影。过去一年,高淳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在项目建设方面,17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92个区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飞阳光电触摸屏总部基地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比利时嘉顿集团亚洲总部成功落户。此外,该区持续发力招商引资,全年举办各类招商活动60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消费信心持续回暖,消费潜能不断释放,就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去年,高淳扎实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组织开展“四进”活动90场,发放汽车、家电、家装家居等补贴近3000万元,拉动销售额超2亿元,新引进品牌首店30家,预计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57家,限上销售额增长9.5%。还举办了国际慢城金花旅游季、固城湖螃蟹开捕仪式、群星演唱会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10.1%、13.1%。
抓产业就是抓发展,大抓产业就是大抓发展。过去一年,高淳全力以赴抓产业,转型升级纵深推进,围绕做大产业规模,深入实施产业强区三年行动计划,全年预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家、新认定独角兽及瞪羚企业18家;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四条制造业产业链产业规模增长10.8%。同时,全区服务业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参与核算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9.1%。围绕提升产业质态,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完成“智改数转网联”项目89个,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68家、智能车间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8%。强化科创企业梯度培育,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18家。该区还制定了全市首个应用型人才政策,引进培育应用型人才1084名,认定省科技副总22人。
充电1秒续航1公里,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这幅应用场景在高淳已经实现。不久前,高淳首家光储充放检综合新能源站正式上线,集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充电、电力放送及电池检测功能于一体,可供24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
与市场上普通的充电桩相比,此处充电桩采用了480kW液冷超充技术,实现“充电1秒、续航1公里”的高效体验,极大缩短了充电等待时间。此外,该处充电桩开辟了新的用电模式,车主可在电价低谷期低价充电,在用电高峰期将车辆存储的电能回馈卖给电网,起到电网“移动充电宝”的作用,平衡电网供需,实现个人与公共利益的双赢。
如今在高淳,类似的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新的一年,高淳将坚定产业强区主战略不动摇,拼出产业强区发展的加速度,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坚持系统施策稳增长,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实现新突破。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扎实推进27个省市重大项目、127个区重点产业项目和65个城建项目建设,确保新建项目三季度全部开工;持续提振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家居等大宗消费,加大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引进力度,扎实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聚力攻坚招商引资,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10个。重点聚焦新型光电显示、固态电池、人工智能和软件信息、工业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实行“一个领域一个专班”。聚力强链补链延链,持续提升四大主导产业集群量级,力争产业规模增长10%以上。大力促进数实融合发展,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培育基础级智能工厂1家。
坚持改革创新增活力,推动发展动能培育实现新突破。高淳将对标中央和省市要求,切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编制完成“十五五”规划,持续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面,推动更多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全程网办。同时培育壮大园区平台,开发区聚焦巩固在省市同类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进位势头,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有序推进省仪器仪表产业园创建工作。国际慢城聚焦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高职园深化与南京软件谷结对共建合作,开工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集聚更多科教人才创新资源,争取园区人口突破3万人。
科技是头部生产力,创新是头部动力。新的一年,高淳将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40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50家以上、培育独角兽和瞪羚企业20家以上,并加快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实施产学研项目30个以上,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5亿元以上。
到乡村租一处农房小院,种上小菜、花草,感受归园田居的惬意,这是许多“城里客”梦想的生活,如今这一生活愿景在漆桥街道茅山村得以实现。
做米糕、包粽子,探访乡村民居,洽谈长租合作……近日,茅山村迎来一批探村访院的“城里客”,大家行走在乡村阡陌小路上,感受着农村独有的自然风貌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宜居体验。茅山村是我市首批“莱斯乡村共享小院”试点村,面向全市招募新村民,通过新村民的入住,带动民宿等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城乡融合做出探索实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4年高淳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共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淳经验”。其中,稳慎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探索推行集体土地“点状”供地等创新实践,出台全省首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建设项目规划管理办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全面完成。同时,该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完成全省首单农业碳汇交易并发放首张农业碳票,签约全国首单植被综合碳汇价值保险保单,GEP应用改革探索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
今年,高淳将坚持城乡融合再深化,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具体来说,建成水稻绿色高产高效丰产片1万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1.16万亩;积极推进“固城湖1号”“宁鲈1号”等新品种选育,建成“一蟹两虾”试验面积2000亩,推广河蟹新品种“金农1号”3000亩以上,力争螃蟹、茶叶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5%;探索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乡村特色产业新模式,放大“莱斯乡村共享小院”“村房短住”带动效益,有效激发美丽经济新活力。
此外,还将继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计划新增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9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和美乡村7个,并探索推广“交邮快供”等农村物流模式,推动“四好农村路”从建设增量型向管养质量型转变。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飞地经济”“村企共建”“片区组团”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促进农创客、青创客、社会资本等各类要素流向乡村,力争全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0%以上。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2025年高淳将坚持以人为本增福祉,推动保障改善民生实现新突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00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新增公办幼儿园托班3个,推进2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启动建设桠溪中心小学改扩建二期和省淳中、中专校学位拓展及校舍改造项目;建成投用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中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争创一批省市重点专科、特色科室等,切实着眼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更多的民生成果可感可触、成色更足。
奋斗铸就伟业、实干开创未来。新的一年已拉开奋进的序幕,高淳区将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以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的过硬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淳实践华彩篇章。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