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慢城”跑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加速度
南京健康产业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科学实验张晔摄
以医疗器械与生物医疗、医药健康为主的产城融合项目,仅用时半年就在高淳落地。 为了让企业在高淳落户安心、发展顺心,企业围墙外的事情由政府包办,围墙内的事情则是政府帮办。
近日,一个投资达100亿元的“巨无霸”项目落户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但是,这个以医疗器械与生物医疗、医药健康为主的产城融合项目,从考察到落地,仅用时半年。
高淳有着宜居的自然环境和高效的办事效率,医疗器械为主导产业有着明确的产业发展优势,这是企业决定落户高淳的重要原因。在这里,落户的人才被称作“客官”,服务企业的团队则是“店小二”。为了让企业在高淳落户安心、发展顺心,企业围墙外的事情由政府包办,围墙内的事情则是政府帮办。
让落户企业信心满满的原因不仅来自于医疗器械产业的持续增长,还有高淳的政策“矩阵”:今年5月,高淳发布“1+2”专项政策,线亿元,支持企业创新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新取得生产许可证、销售许可证、医疗器械证并达到一定销售额,给予研发经费50%的资助;取得医疗器械证并产业化,新增生产设备可获10%奖补,*高达1000万元;园区企业受托生产医疗器械,对委托合同交易费补贴5%,*高达500万元……
今年1—5月,南京斯瑞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等10家规模以上医疗器械企业产值同比增长76.2%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练兵”后,医疗器械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面对巨大机遇,曾被国际组织授予“国际慢城”、贴上慢生活节奏标签的南京市高淳区,在“慢”与“快”、保持生态还是发展产业的选择中,以科技赋能医疗器械产业,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构建产业服务新模式,不仅跑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也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今天我们对高淳有了更深的了解,这里的产业政策很棒。”
近日,2020南京创新周“中华门创将”大赛的第二场云上遴选赛在高淳区举行。政府、企业和投资人“云”上相聚,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的优质项目隔空互动。
当天参加路演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期我们已有几家分公司进驻高淳,当地政府部门在资金扶持、项目引导、证照办理和人员招聘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接下来我们将在这里建立集团公司,形成发展合力。”
“高淳面积不大、风景如画,生态环境优美、创新要素集聚。”高淳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面对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淳选择跨入医疗器械这个“赛道”。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迈入大健康时代后,坐拥“三山两水五分田”生态环境优势的高淳,不仅具备了发展医药产业的自然属性,也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
此外,高淳地处拥有53所高校以及一大批国家、省级实验室的“科教名城”南京,具备了科研、教育和人才资源的天然接近性。
近年来,高淳积极布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招才爱才、支持创业的专项政策和举措。医疗器械产业园被列为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地标,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发展“土壤”。
在呵护蓝天碧水、改善民生福祉的同时,高淳也按下了推进产业发展的“快进键”。
目前,高淳已有医疗器械企业近800家。浙江大学南京健康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南京智慧健康研究院、中科游子生物技术研究院等5家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户。去年有43人进入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计划,今年又有172人申报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创新的风险是高悬在企业家头上的一把利剑。
过去几年,江苏宜偌维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琴一直埋头搞研发,前前后后投入了5000多万元,她甚至卖掉自己的豪车和首饰筹钱。
在*困难的时候,她得到当地政府支持。2018年,当地政府还帮助他们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不仅享受税收减免,企业形象也大幅提升。
如今,公司已有5项发明专利,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高淳环境好,综合成本有优势,适合专心搞研发。” 刘琴回顾创业经历有感而发。
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开园一年多时间,63家器械生产企业与355家经营类企业进驻产业园,初步形成集群效应。
“我们正全力打造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打造适宜医疗器械企业生长的产业生态,助力产业发展。”高淳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国家医疗器械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已经正式签约,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实训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平台均在陆续建设中。
依托优质的产业基础与区位条件,高淳不断优化企业服务,增强企业获得感,为其生存与腾飞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鼓励医疗器械企业研发取证、创新成果落地转化、降低创新产品风险、鼓励企业资质认证和国际市场的开发,高淳制定《关于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措施》,出台11条具体规定,为企业“开绿灯”“通快车”。
同时,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建立了代办服务机构,成立医疗器械专业服务团队。一方面全面推进容缺审批、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另一方面提供从注册至生产推广的全过程专业化服务,建立了诉求响应24小时办结机制。
2019年5月5日,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迎来“高光时刻”,区政府与江苏省药监局签约,合作共建高淳医疗健康产业园。同时,南京市明确支持高淳培育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并将医疗器械产业园列入南京市产业地标,重点打造以“一所六中心”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支持体系。
“去年新建的厂房,今年已经完工,在巩固封闭式吸痰管生产的同时,我们将加大投入,对重症监护领域的一次性消耗品开展科研攻关,弥补国内产业空白,降低看病就医成本。”一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勇告诉记者。作为2013年落户高淳的医疗器械企业,一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封闭式吸痰管,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国内市场占有量已达80%。得益于“独门*技”,今年1月到5月,企业销售额同比上升40%。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实现企业产品和服务优化,*终赢得市场、增进效益的关键。
“目前我们有高淳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高淳产业创新基金和各类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高淳区医疗器械企业落地发展。”高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唐景顺介绍。
在产业园出台的11项医疗器械专项政策中,有4条直指创新,包括“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生产模式”“鼓励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扶持创新产品应用”和“鼓励降低创新产品风险”,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奖补和优惠标准。
目前,高淳医疗器械产业园已布局体外诊断(IVD)产品、植入类高值耗材及器械产品、康复器械产品及家用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一批企业在政策扶持下,真正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终在市场上得以“变现”。斯瑞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产品深度进入跨境电商领域,实施多品牌创新战略和全球服务,年产值超3亿元人民币。
高淳区副区长杨勇表示:“我们正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省医疗器械检验所高淳分所、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大数据监测中心等‘一所六中心’建设,坚持以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平台、更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助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实习生 葛家明 张 晔)
·昆明高新区:凝聚力量 助推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西南*大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建成投用
·丽香铁路开展长轨运输试验和应急演练
·云南举办《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报告(2022)》解读线上专题培训
·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 新能源成为云南省第二大电源
·云南澜沧:稻田养鱼让“米袋子”“钱袋子”鼓起来
河北滦平:非遗“抡花”流光溢彩
昆明:动车“体检” 保障暑运安全
贵州黄果树瀑布迎来2023年入汛*大水量
云南省出台17条措施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
到2024年花卉全产业链产值将达1480亿元!云
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202
云南省印发《实施方案》 完善水土保持体制
赋权乡镇(街道)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可跨校兼职、教育教学成果互认!云南支持高
【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用榜样“星星之火
【理通三迤】规范网络行为 共筑网上网下同
探索共建城市文化新生态,拓东“集市文化”
【云岭健康大讲堂】第九十八期:垂体瘤对身
昆明市拓东街道:“四保障”提升物业服务水
【专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纵横谈
彩云网评:全面落实防汛救灾须靠前
全国各地*低工资标准发布,云南的是……
女工程师为出轨对象当间谍17年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云南网简介| 服务合作 |广告报价联系方式中央厨房网站声明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