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南京创新周】高淳区“创新达人秀”(一)“农二代”返乡创业合作社引领致富
新华报业网文旅文明实践正文【2021南京创新周】高淳区“创新达人秀”(一)“农二代”返乡创业 合作社引领致富2021/06/29 17:30
为深入推进创新名城南部支点建设,切实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凝心聚力助推高淳高质量发展,根据2021年南京创新周高淳专场活动安排,从今天开始,“高淳青年”微信公众号开辟“创新达人秀”专栏,深入挖掘、广泛宣传我区“4+2”主导产业领域中涌现出的创新创业青年典型事迹,通过图文的形式,展播创客故事,秀出创新风采。
本期小编为大家带来水产产业链创业青年代表孔祥华的事迹。
“农二代”返乡创业 合作社引领致富
生于1981年的孔祥华,毕业后做过质检员、会计、农资营销员,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的他,6年前又毅然返乡创业,建立合作社带领乡民们共同致富。孔祥华说,父亲是村里的一名农技员,自己是妥妥的“农二代”,虽然做过多份工作,但始终都坚持在农业领域,心怀农业梦也是他回乡创业的主要因素。2014年,孔祥华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立和丰园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启了带领乡民创业致富之路。
从成立之初的14户发展到现在的近100户,从*初的500余亩养殖面积到如今的3800余亩,孔祥华说,要做合作社,就得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效益,真正带领他们致富增收,把合作社“做实”。
合作社成立至今,首创的“五心服务”获得了社员的一致好评。孔祥华告诉小编,为了壮大发展,合作社构建了从生产一线到教室的完整培训体系,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践上指导社员进行养殖生产,帮助解决问题;为了改变社员靠经验养蟹的传统思维,从传统模式实现转型,引入*新的物联网技术及科学养殖技术,为社员们引入微孔增氧设备及物联网设备,用先进设备武装塘口,帮助社员从经验分析走向大数据分析,一方面降低了养殖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养出质量更高的螃蟹。
“过去养螃蟹靠经验,现在靠科技。”孔祥华介绍,自从采用“物联网”技术养螃蟹,蟹农再也不用半夜爬起来去看蟹塘,通过电脑就可远程操控增氧等技术活,还可以查到螃蟹从幼苗到成熟的全过程。
合作社要为社员创造收益,就得把社员们优质的水产品以优质的价格推销出去,形成合力,抱团销售;而社员的主要任务是养好蟹、养大蟹,然后将螃蟹供应给合作社,让合作社帮助其销售。
为此,孔祥华注册了“和丰园”品牌,引进了四维一体可追溯的综合管理系统,为品牌体系做支撑。针对生产端,他组织社员对养殖过程中的水源、水质、投入品等都以国家的标准生产;针对消费端,他让客户在食用螃蟹时,可以查询到所有生产端的数据和信息,放心、安心地吃正宗的固城湖螃蟹。同时,和丰园的螃蟹还通过了无公害、绿色、良好农业规范等各项农产品质量认证,真正做到优质又优价。
为了拓展销售渠道,合作社还鼓励社员们“全民电商”。为了使社员们没有后顾之忧做电商,和丰园建立了社区电商集聚中心,为社员提供综合服务,社员在网上完成订单后有物流寄送需求的,可以就近享受合作社提供的扎蟹、冰块、保温袋、泡沫盒、外包装、发货等“一条龙”式的物流快递服务。
孔祥华认为固城湖螃蟹的未来出路应该是深抓品牌体系,要以螃蟹质量为支撑,通过实体店、网店等形式,将优质的固城湖螃蟹展现给广大消费者。
“同时,也要在产业链上下功夫,想办法延伸产品形态及销售模式。螃蟹销售不一定只是生鲜一种形式,可以做成零食或者其它形式,延长销售时间。”孔祥华设想,今后可以立足我区全域旅游的格局,发展品蟹游等特色旅游项目,让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消费者到了高淳不但能看、还能吃,*后还能带,这样才能做到价值链*大化。
探索农业之路不寻常,虽然曲折不断,但也柳暗花明,每次看到合作社里各位社员脸上洋溢的笑容,渐渐鼓起的腰包,孔祥华心里很是欣慰,“有这样的结果,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值得的,我还要坚持走下去,为社员们闯出一条更宽更平坦的道路。”(濮阳凯)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