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未来产业为关键抓手着力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_龙虎网
龙虎网讯近年来,南京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先后出台《南京市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六大专项行动计划》《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工业软件的实施意见》《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系列文件,重点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未来产业潜力指数报告》(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显示,南京未来产业潜力综合指数得分63.7,名列全国城市第7位。
下一步,南京要以未来产业为关键抓手和核心引擎,加快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培育未来产业发展壮大、促进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着力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健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强化未来产业基础设施支撑。围绕未来产业,健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支持在宁高校院所、各类企业优先瞄准人工智能、工业软件、集成电路、未来网络、操作系统等方向,重点面向未来产业技术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焦重点领域,构建序贯衔接科研平台梯队。抢抓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机遇,协同推动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等强强联合,加快搭建序贯化衔接、多层次协同的实验平台梯队。布局优势方向,培育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等重点领域,谋划新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增强未来技术产业转化效能。锚定优势领域和前沿方向,擦亮南京未来网络主导型创新产业名片。以紫金山实验室和南京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核心引擎,搭建集“研、发、制、产、用”于一体的主导型创新产业发展平台。统筹重大平台和专家团队,贯通“科技产、产技科”支撑未来产业发展。聚焦电子信息支柱产业、软件信息和智能电网优势产业集群,统筹国内外顶级科研资源和专家团队,健全“企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双向协作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通成果转化“蕞后一公里”。健全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体系,构建“成果发现、成果评价、成果转化、成果应用”未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生态体系。健全企业对接和服务机制,凸显以未来产业为特色的“政产学研”协同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决策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参与创新决策;强化企业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中试验证平台。
畅通对外合作交流渠道,激活未来技术“活水”源头。围绕未来产业,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立足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等未来产业布局先发优势,激活在宁高校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和高层次人力资本储备优势,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共建等方向,推动跨区域、跨行业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和协同攻关。以未来产业为纽带,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为引领,重点面向储能与氢能、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等方向,深度参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重塑;支持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建设,为未来产业技术应用和市场开发开拓新兴市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集聚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资源。主动对接海外专业机构搭建国际招商平台,围绕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和关键技术,组建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协作平台。支持本地行业龙头、科研院所等与重点创新国家(地区)合作,招引国际知名高校院所、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在宁设立实体化技术转移转化、研发中心和功能性总部。
优化金融服务综合体系,拓宽未来产业发展资金来源。优化政府领投体系,提振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市场信心。综合运用产业基金、奖补措施、税费减免及组建国有资本平台等工具组合,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持,做好未来产业科技金融“大文章”。扩大政银保联动授信担保、提供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期集合信贷服务,建立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评价体系;提供面向中小企业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银行+征信+担保”的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导入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资金活水。支持地方国有资本联合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等长期资本,聚焦储能与氢能、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等未来产业,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等各类基金、创新“耐心资本”金融服务产品。
打造前沿技术人才高地,做好未来技术人力资本保障。集聚海内外未来技术高层次人才。面向全球实施“百校千企科技人才对接”专项行动计划,常态化举办“5·18”南京人才日等品牌活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人才开展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创新交流。培养开放型、复合型未来科技人才。支持知名高校在宁举办合作办学项目,建设一批未来产业技术学院、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以人为本完善技术研发人才服务。
开发“普惠”数字新基建,巩固数字技术产业支撑力。一方面,坚持“整体布局、多元联动、普惠赋能”发展路线,加快构建算存运融合一体化、以高性能算力为主的多元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和算力网络服务体系,面向未来产业领域的科技服务、研发试验和技术创新等提供普惠性综合算力服务支撑。另一方面,秉承“统筹规划、集中实施、合规开发”原则,围绕法人、自然人、地理空间及科学实验、医疗健康、天地空监测、产业链上下游等重点场景,加快开发具有公共品属性的基础数据资源产品,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存储、清洗、流转和使用等安全合规规则制度体系,为未来技术应用、市场化开发及未来产业培育提供数据赋能保障和场景开放支撑。
(作者:刘永彪,金陵科技学院校长,长江“双碳”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