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墨竹:三千公里外的接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健通讯员易红涛
跨越千山万水,从南京到拉萨,全程超过3000公里。
出拉萨向东,不到70公里处,有一座藏语意为“天边之乡”的小城——墨竹工卡。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广人稀,常住人口只有4.95万人。1995年,按照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江苏省开始对口支援拉萨市、南京市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近30年来,南京市先后派出十批援藏干部和多批次援藏人才,从资金筹措、项目实施、人力智力帮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6月16日上午,江苏省第十批援藏干部抵达拉萨。6月20日,南京市第九批与第十批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进行压茬交接。
三千公里外的接力,不断书写新的精彩。
援藏干部在这里接力近30年来,南京已派出十批工作组接力援藏
6月9日下午,墨竹工卡县第二届“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创业年会在拉萨市举行。
6月10日下午,南京——墨竹工卡“圆梦教室”在墨竹工卡县南京实验小学揭牌。
即将结束援藏,在离第十批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到来只剩十天左右的日子里,第九批工作组的“日程表”依旧“满满当当”,各项工作的推进进度说明和交接计划已经准备了“厚厚一本”。
厚厚“交接单”背后,是第九批工作组接过前期各批援藏干部“接力棒”,在南京市委市政府、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和当地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聚焦民生“输血”、产业“造血”、智志双扶“活血”,取得的一项又一项突出成就。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南京市第九批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工作组成员1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收获“奖杯”,更收获藏族同胞的“口碑”。
家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章达村2组的顿珠次仁是一名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2019年,第九批工作组抵达墨竹后,启动首届“南京·墨竹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创业特训营”。顿珠次仁成为首批学员,在南京接受了1个月的封闭训练、3个月的跟岗见习、多种就业技能培训。
回到墨竹后,顿珠次仁创办了格桑花开大学生创业管理公司,先后成立广告事业部、电商事业部等,累计带动当地大学生、农牧民等数十人就业,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0万元。顿珠次仁说:“我希望更多学弟学妹加入特训营,在市场竞争中成就自己、造福家乡。”
在墨竹工卡县*一个产业园区——格桑花开产业园,顿珠次仁的“师妹”、特训营第二期学员次珍,正在忙里忙外。她说:“从南京学习、见习回来后,感觉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在产业园上班,每天和创业者们一起,这就是我喜欢的工作,我将勤勤恳恳做下去,努力做出成绩。”
次珍所在的“格桑花开产业园”,由第九批工作组牵头建设。“没有规划,我们从头开始编制规划;没有土地,我们征地进行平整;没有资金,我们多方筹措、积极争取。”工作组成员、墨竹工卡县经信局副局长宋立斌说,这个产业园一期工程,现已入驻企业两家,园区二期也在紧锣密鼓施工中。
塔巴陶瓷是已入驻企业之一。来自南京市高淳区的弥盛陶瓷,与掌握塔巴陶瓷技艺的塔巴村,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在格桑花开产业园设立“乡村振兴车间”,生产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巴陶瓷。陶瓷厂副厂长旦增罗布说:“我希望通过引进南京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让我们家乡的非遗文化传播出去、发扬光大。现在我离这个梦想已越来越近。”
塔巴陶瓷车间的隔壁是墨竹工卡县吨袋厂。所谓“吨袋”,就是一种容量和载重都比较大的布袋,主要供应有色金属矿等大型企业。吨袋厂现场负责人唐豪说,产业园为他们项目入驻提供了标准厂房,“这为我们省去了大量的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我们这个项目一年可以为农牧民增收2万元以上。”唐豪说。
同样让农牧民增收的还有“一桶小菜籽油”。第九批工作组成员、墨竹工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求超,来自南京市高淳区。初到墨竹,他发现当地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是小油菜,与高淳漫山遍野的大油菜有明显区别。李求超意识到,差异中有市场,小油菜有大文章可做。于是,工作组帮助小油菜榨油厂制定了一、二、三产一揽子实施方案,并在品牌包装、渠道建设、市场推广上,借助南京后方力量,制定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推动实施。
6月9日,一辆满载小菜籽油的货车从榨油厂驶出,即将交付物流送往南京金鹰超市。榨油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产品的销路正在越来越广。
2019年7月份进厂成为一名榨油工的贡觉欧珠,现在每个月收入4400元,他对记者说:“比在家里种地收入高了很多,我们一家都非常满意。”
援藏人才在这里接力接续奋斗,用专业知识和仁心、爱心守护汉藏一家亲
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入口处,醒目地摆放着五位专家的立牌,他们全部来自南京市各大医院,他们是南京市第十六批援藏医疗专家团,今年3月份刚刚抵达并完成轮换。
“头疼、头晕、呕吐、流鼻血等,这些高原反应,我们都经历了‘全套’,现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已经好多了。”来自南京二院普外科的主治医师陈昌浩对记者说。
为藏族同胞特别是生活在农牧区的居民和老年人治病,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更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引导他们相信科学、相信医生,南京专家在这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
来自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骨科的主治医师王秋平说:“前段时间,一名踢球骨折的孩子被送到医院,接诊后,我们判断应该马上手术,但家属非常犹豫,商量能不能夹板治疗。病情不等人,我们请实习医生和科室负责人当翻译,*终打消了家属的疑虑,顺利手术,后期各项复查结果良好。”王秋平说,在南京像他这样的骨科医生很多,而在这里,他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让一位位患者重新站立起来,他感觉很有成就感。
同样用医者仁心收获成就感的还有副主任医师张睿,他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科。援藏产科男医生!张睿一开始感觉工作会不好开展,没想到竟然*一个收到哈达。“在一次接生中,孕妇出现难产迹象,我综合各种表现判断系胎位不正,就适时用手转动胎位,*终实现顺产。这位藏族女同胞,后来突然来到医院给我送哈达,让我非常感动。”张睿说。
正在带妻子做产检的扎西岗乡仁青林村村民贡觉仁庆,在张睿的诊室外对记者说:“县医院里来了南京的专家,让我们不用再遇到大病就跑拉萨,节省了时间,看病也更有保障,谢谢你们。”
2020年9月,第九批工作组牵头,争取南京市后方支持,墨竹工卡县中学在初一年级中设立了两个“南京班”,南京市先后派出六合区和秦淮区两批12名援藏教师开展教学。如今,“墨竹南京班”已经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四个班,农牧区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与南京一样的优质教育。
在读初二的康卓拉姆也表示,南京的老师都很温柔,平易近人,我们有什么不懂的都敢问,他们还喜欢跟我们讲南京的人和事,让我们开拓见识。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采访中,一阵阵优美的歌声从初一年级“南京班”中传出,来自南京钟英中学的范永华老师,正在带领孩子们唱歌,表达汉藏人民心连心、一家亲的感情,“过段时间,我们还计划在教室内和钟英中学的师生连线、共上一堂课,让南京和墨竹的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援藏事业在这里接力从小康奔向现代化,南京援藏正不断往纵深推进
“始于就业、志在人才,‘格桑花开’正在系统推进‘品牌+’计划,我们希望它不仅是一个就业创业的品牌,而且还要成为我们援藏智志双扶的品牌、民族团结的品牌。”
在6月9日举行的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第二届“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创业年会上,墨竹工卡县委常务副*、常务副县长,南京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组长施勇君寄语未来。
在6月10日举行的南京——墨竹工卡“圆梦教室”揭牌仪式上,墨竹工卡县委常委、副县长,南京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副组长陈亮表示,点亮梦想、励志童心,后续全县每一所小学都将由南京团市委援建这样一间可以链接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云教室”。
接力,在一批批援藏干部和援藏人才间展开,南京援藏事业也在一批批干部人才的接续奋斗下,不断取得新成就。
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叶永强表示,近三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干部援助与项目援助相结合,经济援助与智力援助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对口支援与互惠发展相结合,十年间投入计划内援藏资金6.32亿元,援建项目65个,帮助墨竹工卡县补齐了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短板,助力墨竹工卡县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
2013年,墨竹工卡县在拉萨市7县3区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绩效考核中荣获*一好成绩。
2014年,南京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在全国对口支援西藏20周年座谈会被两次表扬。
2015年,第七批援藏干部1人获“江苏优秀援藏干部”称号。2018、2019年,第八批援藏干部共4人获“江苏优秀援藏干部”称号。2021年,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在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同时,1人获“江苏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江苏*美青年”称号和第16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2018年,墨竹工卡县实现脱贫摘帽,率先创建成西藏自治区*一批生态县。
如今,墨竹已从自治区的贫困县,蝶变为全区的税收大县、产业强县,经济社会发展位居拉萨市各县前列。
叶永强表示,新形势下,南京市将更加自觉落实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带着政治责任、满怀深情厚谊做好对口工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出应有贡献,真正把“国之大者”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同时,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和工作要求,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对口支援,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对口协作,围绕共谋区域联动发展加强对口合作,与结对地区携手推动发展高质量、走好共同富裕新征程。
本版摄影均由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崔晓摄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