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后花园——与你来天然氧吧国际慢城高淳一起拾色
南京市高淳区地处江苏省西南端,被誉为南京的后花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慢节奏的田园生活,是长三角地区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被授予中国首个“国际慢城”称号。高淳坐拥先天的山湖资源,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江南鱼米之乡美誉。地形东高西低,东部低山丘陵为茅山山脉的余脉,森林植被茂密,西部圩区是固城、 石臼、丹阳等湖的湖积平原,河流、沟渠纵横交错,水网密集。
高淳区文化底蕴深厚、生态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交通通达便捷。高淳城起于春秋、兴于明清,地处吴头楚尾,为全国首家“中国民间文化传承示范基地”,拥有“两湖夹一城”的独特地貌,“三山两水五分田”的自然禀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全国示范区,有螃蟹相关“八个全国头部”品牌。
历史悠久,文化荟萃。高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民俗文化的富矿区,拥有南京市1/4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63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村落——薛城遗址、2500多年前的固城遗址、“跳五猖”、“目连戏”、“大马灯”等一批国家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文化先进区、苏南唯一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景点众多,联网成片。高淳是生态环境的富足区,全境被固城湖、石臼湖和水阳江所环抱,拥有“三山两水五分田”的生态黄金比例。高淳拥有中国首个国际慢城、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以及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多年来,高淳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称号。
乡村休闲,蓬勃发展。高淳区整合资源,以特色休闲的乡村旅游推动高淳乡村现代化建设。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321个,建成集住、食、娱、购、游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工程-漆桥小茅山田园综合体。高淳区被列入美丽乡村示范区试点,美丽乡村建设“高淳模式”被国家农业部总结推广。2020年,桠溪街道跃进村等5个村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命名。依托高淳区优越的天然资源,发展以以螃蟹、经济林果等为主的特色生态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有效助力“高淳模式”乡村建设发展。
旅游配套,齐全完善。高淳区地处特大城市“六朝古都”南京的南大门,拥有水、陆、空方式齐全的对外交通条件,无缝对接长三角各大城市,通达全国。宁高城际轻轨、溧高高速通车运行,宁宣高速高淳段全面施工,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宁宣黄高铁、宁广高速(宁杭二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即将落地建设。高淳旅游集散网络健全,构建形成以区级集散中心为核心,若干分中心、旅游驿站为支撑的旅游综合性服务网络。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全要素,形成高标准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
绿色发展,定位明确。高淳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生态立区”战略,挖掘生态潜力,活化生态资源,从“生态治理,生态之旅”出发,实施八大“美丽工程”,交出了生态富民的优异答卷。目前已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区级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整治保护规划的行政区,先后获得中国头部“国际慢城”、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一大批生态“金字招牌”,并逐渐构建推动东部水慢城—中部文慢城—西部山慢城的空间格局。
美丽乡村,特色鲜明。高淳区大力开展生态村、美丽乡村等系列创建活动,建成集住、食、娱、购、游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工程-漆桥小茅山田园综合体,被国家财政部列入美丽乡村示范区试点,美丽乡村建设“高淳模式”被国家农业部总结推广。2020年,桠溪街道跃进村等5个村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命名。同时,高淳依托优越的天然资源,发展以以螃蟹、经济林果等为主的特色生态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有效助力“高淳模式”乡村建设发展。一系列美丽乡村、特色民宿、特色小镇成为高淳旅游的“爆款”产品。
特色产品,助力发展。高淳建成集住、食、娱、购、游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工程-漆桥小茅山田园综合体,打造了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国际慢城南京淳青生态观光茶旅,并形成享誉全国的区域公共品牌“固城湖螃蟹”和以茶叶、蔬菜、竹笋、有机水稻、经济林果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高淳特色苗木产业起步较早,共有苗木基地近6.7万亩,形成了包括固城湖螃蟹、高淳大米、高淳茶叶、高淳早园竹等系列特色产品。
国际慢城,闲静高淳。金秋时节蟹肥时,与你蟹逅慢城,这里还拥有山色、水色、古色、花色、秀色、本色、声色、食色、夜色…..我在高淳等你,来一起品蟹拾色!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