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微治理打开乡村振兴新思路
自南京市高淳区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以下简称“农综改”)试点试验区以来,高淳区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数字乡村发展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方面大胆改、深入试,一幅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振兴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近年来,砖墙镇作为高淳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探路先锋”,始终坚持以基层服务“微治理”为切入,持续深入推进农综改工作,并以周城村为试点,建立“微治理”服务中心,围绕民生保障、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深化乡村治理,聚力为民服务,持续探索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创新,推动基层治理服务触角不断向下延伸,砖墙镇以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工作为抓手,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助餐等“微服务”为切入,不断放大农综改项目成果效应,有效融合辖区各类资源,满足基层民众公共需求,推动辖区群众主动参与,进一步放大了基层治理效能。
红烧鸡、炒青菜、麻辣豆腐……连日来的中午,在砖墙镇周城村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养老助餐点的工作人员正忙个不停,为老人们的午餐做着准备。不到十一点,不少村里老人已经有序排队等待取餐,60多岁的邢香梅就是其中之一。干净整洁的环境、荤素搭配的饭菜、热情周到的服务让邢香梅很满意。“我年纪大了,也吃不了多少,之前在家经常烧多了吃不完,动不动就吃剩下的,现在到这里吃,三菜一汤,有荤的有素的很方便,而且这里人多,我认识了不少新朋友。”邢香梅笑着说。
周城村为砖墙镇老集镇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省级文保单位——周氏宗祠就坐落于此。在“微治理”过程中,周城村把历史文化传承作为重点内容,一方面加强文物建筑保护,拆除周氏宗祠周边老旧房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成后将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另一方面,聘请古籍修复专家对村残疾人开展古籍修复培训,让残疾人事业发展和传统文化保护相互融合,点亮社会文明之路。
此外,在该镇“砖红墙正,众志成城”党建品牌的引领下,周城村还依托周氏宗祠、孝子坊等历史文化载体,打造以“孝”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家风品牌,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传承优良家风和弘扬传统美德中的示范表率作用,定期举办家风家训小课堂,开展主题文化研学活动,为青少年一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振兴是‘农综改’和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之一。一直以来,我们通过做好传统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加强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脉络和基本内容的挖掘和梳理,切实让每个自然村走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文化振兴之路。”砖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尊重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基层治理的精髓所在,而在推进“微治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尊重群众。近年来,周城村在上级指导下,在村广场建设、村内道路维修等项目上,开展“一事一议”,在工程招标、施工到亮化、养护,在项目推进上充分听取村民意见,让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之中。不仅有效畅通了群众咨询、求助和问题反馈的渠道,实现了“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还进一步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合力,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走出了一条集民意疏导、科学决策、合力干事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农村基层治理发展新路,为乡村振兴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周城村村民自治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下一步农综改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成功案例的引领下,我们在各村采取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急议等方式,积极了解、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真正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落到实处。”砖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