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稻香蟹肥庆丰收
“锵——”伴随着一声锣响,全国人大代表邢青松宣布2020年中国·高淳固城湖*一笼螃蟹起笼!第二十届中国·高淳固城湖螃蟹节正式启幕。舞蹈《稻香蟹肥庆丰收》粮、蟹和民俗的融合尽显丰收喜悦,地方风味浓郁的“卖蟹谣”唱出高淳农民喜迎小康的喜悦心情,《螃蟹秒扎王》比赛充满乐趣……9月19日,高淳喜迎八方来客,齐聚水慢城赏美景庆丰收共同见证蟹乡二十年的精彩。
二十年前,首届江南·高淳螃蟹节举办,开启高淳螃蟹产业发展的“新时代”;二十年间,固城湖螃蟹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为高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二十年来,高淳创建了全国*一家国家级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推动了全国河蟹健康生态养殖的发展。
为了同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和螃蟹节二十周年,当天高淳举办了“2020暨第20届中国高淳固城湖螃蟹节开幕式”和“丰收中国万里行—走进南京高淳”2场大型活动,共设5个直播点。
在固城湖水慢城的开幕式主会场,举办固城湖螃蟹节二十周年庆典和启动仪式;在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会见证*一笼螃蟹起笼仪式,跟随主播参观螃蟹博物馆,了解蟹品种、蟹历史、蟹文化,品尝全蟹宴;在高淳老街将能领略500多年印记古街的深厚历史文化,走遍吃遍这里的每条大街小巷;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三条垄田园慢村,主播将带大家从慢品、慢行、慢食、慢居、慢享五个方面享受游客和村民共居的慢生活,领略当地乡村振兴的喜人发展和变化;而在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高淳陶瓷博物馆,能看到大量国瓷精品、珍贵陶瓷作品,体验拉坯、捏瓷、上釉、画瓷等陶艺制作过程,感受古今中国陶瓷文化。
螃蟹产业二十年 河蟹品质大步迈向前
2001年首届螃蟹节,全区河蟹养殖规模12.6万亩,产量2815吨,产值2.29亿元。截止2019年高淳区河蟹养殖规模22.4万亩,产量1.76万吨,产值20.3亿元。今年高淳依托国家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在亲本蟹选育、大眼幼体繁育和蟹种培育上全面提档升级,良种覆盖面实现新突破,比去年提高15%以上。此外,随着渔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蟹塘电力配套覆盖各街镇螃蟹主产区,增氧设备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今年螃蟹整体情况较好,规格好于往年。”高淳螃蟹养殖专家陈贤明说,全区螃蟹养殖面积20.5万亩,预计产量将达到1.7万吨,螃蟹产值近20亿元。
由于今年客观环境的影响,河蟹总体价格预计在去年基础上有一定幅度上升。但考虑到中秋节推迟并与十月一日同一天,今年河蟹大批量上市时间会适当推迟,河蟹的集中上市势必影响价格的下滑,预测前期价格与去年同期相当,但进入中后期随着河蟹成熟度的提高与存塘数量的减少,将出现一波较强势的价格上涨。在这里提醒大家想要品蟹尝鲜要趁早哦,国庆小长假一起到高淳吃螃蟹吧。
当天下午,第二十届中国·高淳固城湖螃蟹节投资环境推介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办。
其中,中国比克亚洲控股有限公司把高淳作为乙方长三角战略生产基地,投资新能源锂电池研发生产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50亿元,项目总产能不低于8Gwh。上海优医基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则充分发挥高淳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高淳签订口腔和外科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项目,拟在淳申报医疗器械注册证,后续开展产业化生产。一期租赁东南集团标准厂房4500平,二期计划拿地100亩建设。
金洽会、螃蟹节期间共计签约45个项目。其中战略合作项目2个;产业项目43个,总投资849.42亿元。43个产业项目中,从资金来源看,外资项目2个,总投资21.2亿美元;内资项目41个,总投资701.42亿元。从产业类别来看,二产项目33个,总投资额658.52亿元(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11个,435.5亿元;高端装备制造16个,204.82亿元;节能环保新材料5个,13.2亿元;其他制造业1个,5亿元);三产项目10个,总投资190.9亿元(教育服务业2个,25亿元;文旅项目3个,23亿元;商贸、软件信息科技服服务等其他服务业5个,142.9亿元)。
本届螃蟹节期间,游客可来固城湖水慢城感受花样品蟹之旅,可以到螃蟹DIY主题馆和螃蟹主题欢乐行动园参与各种螃蟹主题趣味活动,还能在螃蟹主题餐饮品尝丰盛的螃蟹宴,并且重阳节当天老年游客可免费游园。
品蟹之余,还可以在桠溪国际慢城可以体验慢城第三届风铃节,听风铃竹海,赏醉人美景;也可以参加第三届红枫节,赏红枫、品美食、悦音乐、悟山水,享受慢城美好时光。
此外,高淳老街推出了古风创意市集、露天电影、秋季美食节、地方戏票友联谊会等活动。更有民间艺术博览会、马拉松赛、瑜伽露营节、汉服文化节、吃蟹短视频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期待大家的参与。(一鸣)
长江武汉段水位持续消退 大片滩涂露出江面
自然资源部:2021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今天是“世界工程日” 全球举办庆祝活动
工信部:2021年计划新建5G基站60万个
科学家揭示疟疾媒介按蚊婚飞和求偶的奥秘
科学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一亿年前“萤火虫”
北京将在光电子、区块链等领域布局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部:北京国际科创中心要更多地解决0到1的问题
北京怀柔科学城:“科学+城”的城市框架扎实起步
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ITSAC 2020)在深圳开幕
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将于9月底在海口举办
【应急科普】地震灾害避险知多少?
温长路:国富的根本是民强,民强的根本是健康
卫星新闻丨遥感影像对比:鄱阳湖、洞庭湖“日渐消瘦”
对话郝继辉:整合优质资源 打造乳腺诊疗“天津模式”
陈玉成:努力打造肺动脉高压领域的理想生态环境
【光明时评】科普需要好“导游”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自觉承担科普责任,同时鼓励和支持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2022-09-14 10:42
在网友“催更”中科普生态学是什么体验
作为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中国*一代网民和技术人员,我很早就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科普创作了。2020年春天,我在自家书房以科普讲座的形式制作了《景观生态学》课程,并在B站上首发,然后在网友的互动和催更中完成了课程录制。
2022-09-14 11:38
建好用好秦创原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建好用好秦创原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2022-09-14 10:33
AI接管果园,他们成了“甩手掌柜”
AI接管果园,是山东农业大学机电学院王金星教授团队自主研发设计的智慧果园管理系统技术成果之一。
2022-09-14 10:21
遥感探测发现月表普遍存在水(OH/H2O),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样品分析证据,月表水的成因和分布一直存在争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红表示。
2022-09-14 10:17
发射准备时间进一步缩短 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实现新突破
9月13日21时18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E”卫星发射升空。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主任设计师魏远明介绍,本次执行任务的长征七号改遥五运载火箭,采用整流罩直径4.2米的构型,全箭高度60.1米,与2021年3月12日发射的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高度一致。
2022-09-14 09:26
科普更需要摒弃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实现全面提升创新。
2022-09-13 17:42
加强网络安全科普工作 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安全显得愈加重要。
2022-09-13 17:24
中国无轨电车驶上墨西哥首条高架快速公交线路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首条高架快速公交线日投入试运行,线路使用的无轨电车均由中国企业制造。在墨西哥城伊斯塔帕拉帕区,墨西哥城市长克劳迪娅·欣鲍姆当天与中国驻墨西哥大使祝青桥等共同搭乘无轨电车体验新线路,并出席试运行启动仪式。
2022-09-13 11:50
【光明时评】打破院系之分的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这所新大学*突出的特色是打破传统高校的院系之分,首次设立了基于“枢纽”和“学域”的学术架构和人才培养新载体。
2022-09-09 09:08
中国人从月球“挖”来“嫦娥石”
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团队负责人李子颖告诉《中国科学报》。
2022-09-13 10:20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神农英才”计划推进情况备受关注。
2022-09-13 13:14
带着这个遗憾,张生去了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主攻方向是温室二氧化碳的电化学转化利用。
2022-09-13 10:05
忆阻器存算一体系统实现低能耗类脑计算
受人脑工作机理、计算方式等启发,近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借鉴人脑的物理结构和工作特点,让计算机完成特定的计算任务。
2022-09-13 10:04
【光明时评】科研助理是人才培养有效尝试
对科研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而言,则可以通过设置科研助理岗位,从中挖掘具有学术创新潜质的后备人才。
2022-09-09 09:07
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 将带来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2-09-13 10:04
2020年,5G网络建设进入快车道,公共通信网络(以下简称公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飞速发展。
2022-09-13 10:03
穿越“英雄古道” 攀登“科技险峰”——巍巍昆仑见证华为自主创新路
在中国,山从来不只是山,而是丰富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昆仑就是如此。
2022-09-14 11:46
技工教育有“底气” 技能成才有“面子”
越来越多的青年主动走进技师学院,选择心仪的专业,经过5-6年的工学结合贯通培养成为新技师、新时代大国工匠。
2022-09-13 10:02
全媒体科创栏目《创新改变中国》上线 助力科普科创“两翼齐飞”
光明网与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联合发起全媒体科创栏目《创新改变中国》,通过深度访谈、卫星新闻、可视化解读等形式,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创新中国形象。
2022-09-09 11:17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