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走好生态路敲响致富门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景,风光旖旎……雨后初晴,行走在南京市高淳区的田园阡陌上,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位于南京*南端的高淳区上接长江、下通太湖,境内群山环绕,水网密布,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美誉。近年来,高淳立足山水优势,始终坚守“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着力培育“生态+”产业形态,在好山好水里蹚出了一条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的生态富民之路。
走进桠溪镇桥李村,粉墙黛瓦的民宅、平整干净的道路、郁郁葱葱的茶园便映入眼帘。“过去我在广州打工,离家远收入又低,现在村子环境好了,人气也旺了,家门口挣钱的机会也就多了。”村民刘玉华告诉记者,这几年高淳“国际慢城”的名声越来越响,他索性回乡做起了茶叶生意,每年增收超过两万元。
依托“国际慢城”的生态优势,桥李村的茶产业遍布全村。目前该村的茶叶种植面积达1000亩,从事茶叶采摘加工的村民近1000人。在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全村大力发展有机茶种植,打造了一批碧螺春、雨花和白茶等茶叶品牌,年产值近400万元。
桥李村的茶叶,正是高淳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淳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路线个省级有机名牌产品,以生态农业为支撑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达89.5分,位居江苏省第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合一”的效果。
“除了茶园,高淳区还在丘陵地区大力发展早园竹、杨梅等经济林果。”高淳区委*霍慧萍介绍,目前区内早园竹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年总产量5000多吨,产值超过7000万元,已成为桠溪、东坝、漆桥等丘陵地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一条生态富民路,不仅把生态和农业发展融为一体,还拉长了周边景区、农业观光、农家乐等旅游产业链。在东坝镇游子山村,经营民宿的陈国华夫妇正忙得热火朝天。“*近游客倍增,我们村的民宿几乎天天爆满。”陈国华告诉记者,儿女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守着几间空屋子,几乎没有收入来源,幸好村里办起了集体民宿,这才不愁吃穿。
游子山村位于游子山风景区,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外打工。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将闲置村屋改造为集体民宿,打响了吃、住、行、玩“一条龙”的旅游品牌,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据了解,去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95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2.1万元。
“美丽经济的核心在于长效富民,百姓持久富,才是真的富。”东坝镇党委*邢贵浩说,为了保证百姓收入的可持续,待村民学会经营民宿后,政府会将置换的房屋归还,让他们自主经营,持续增收。
在高淳,像陈国华这样从事旅游休闲业的村民超过7万人,每年直接带动村民增收近3亿元。近年来,高淳着力开发旅游品牌,先后打造37个重点旅游项目,带动相关产业总收入保持年均30%的高幅增长,旅游富民效应持续提升。
绿水青山并不能自动转化成“金山银山”,高淳在转化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坚持把绿色GDP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科学理性的“慢”来追求更好更优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淳*大的特色、优势和竞争力。”霍慧萍说,发展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此,高淳主动关停了近70家“三高两低”企业,否决了100多个污染性工业项目,拒*了数十亿元的化工业投资,并将境内的红太阳、红宝丽等本土上市企业投资20多亿元的化工项目全部外迁……这些看似在经济发展上的减法,都是高淳生态建设的加法。
借助优良生态的强大“磁场”,近年来高淳累计引进高端人才200多名、重大科创项目110多个,先后吸引生态型经济项目投资300多亿元,带动服务业投资200多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年均分别增长30%、22%、35%。
从守住绿水青山到换来金山银山,高淳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自觉追求,在“快世界”中打开了一片“慢天地”。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5日 04版)
[值班总编推荐]把日子过得更好!
[值班总编推荐]【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生肖龙元 ...
吉林省吉林市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坚定文化自信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