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职园学子留高淳就业人数逐年翻番
这个冬天,石臼湖边,南飞的候鸟再次赴约。不远处的南京高职园人声鼎沸、热火朝天,智能制造专业的大一新生马星洋正聚精会神上着实训课;离校不到10公里的范德威尔,大三学生姜俊辰和几位小伙伴已经实习将近半年,扎实的专业知识让他们得到了这家高淳头部纺织机械企业的认可。
近些年来,一批又一批新面孔来到这里,留下足迹。越来越多的南京高职园学子正发挥技能优势,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同时助力高淳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作为首个落户南京高职园的高校,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机电学院”)2021年*一批共有84名学生在高淳当地实习就业。截至2023年11月底,南京高职园今年已输送154名大二实习生、78名大三毕业生进入在淳各企业实习工作。“三年来,园区学子留淳人数逐年攀升。未来,我们有信心将成功经验在其他落户高校中复制,让园区引才留才效应越发明显。”南京高职园综合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吴凯说。
立足高淳,服务高淳,为何越来越多的学子愿意在这里做出尝试?“成长潜力和发展机会!”马星洋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他发现到校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有不少优质企业进校宣讲,高淳企业跟学校的互动很密集,“一旦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留在高淳就业生活是件很舒服的事”。
自南京高职园落地高淳,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与园区的人才资源,滋养出愈发紧密的黏性。此前,高淳企业招聘员工,大多要走出区外,尤其是专业人才,更要花费不少力气。如今,机电学院已与38家在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成功破题“人才用工难”。
“以高淳区医疗器械产业园为例,园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企业也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支持,校企合作无疑是*优解。”机电学院科研及校企合作处处长李木香坦言,机电学院过去学生培养主要偏向机械电子方向,缺乏对医疗器械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标准的了解。
针对学校人才培养与区内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南京高职园迅速行动,牵线高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机电学院以及多位企业专家,共同编写了《医疗器械基础知识》一书,作为该校校本教材,用于学生选修课程。李木香认为,以产业链上优质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订单班”更具实操性。
“今年以来,针对2023年毕业季还推出覆盖高淳全域的‘人才供给专项’计划,开展‘访企拓岗’在淳企业96家508个岗位、高淳企业专场招聘会、送岗到校送生进企等工作。”南京高职园党工委*刘宜军说,当地企业对于南京高职园的判断,随着本地高校人才融入产业发展,正发生从认识到认同,再到信赖的可喜变化。目前,园区已签约入驻6所高校,几年间将集聚8万多名大学生,这将成为带动高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动能。
于这些学生而言,“我们期待的是情投意合、双向奔赴”。12月2日,南京高职园联合机电学院召开在淳实习就业校友代表座谈会,精准对接高校在淳实习就业毕业生,掌握学生工作生活状态,收集学生对校企地三方工作的意见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园区就实施“缘来高淳”计划,联合区委人才办组织覆盖全校近500名学生的“新生看高淳”活动,帮助学子快速融入高淳城市发展。
企业愿来园区招聘,学子愿在高淳生根,南京高职园乘势而上,近期推出“高才远识,我心向淳”研学班,以涵盖了解高淳发展、体验高淳生活、探索高淳文化等方面的研学活动,在园区学子中培养一批“高淳通”“宣传大使”,用学生视角传输校企地融合的独特魅力。
随着“人才供给专项”“缘来高淳”等计划的顺利开展,高淳故事就像一幅精美画卷,在园区学子面前缓缓打开,越来越多情投意合、双向奔赴的故事正在高淳书写。南京高职园就像一座桥,让学子和地方相知相守,紧密相融,为地方发展引才留才,为人才发展发掘机遇。“我们将以政府服务保障能力的提升,带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产业技术规模的提升,让‘缘来高淳’的学子们‘缘定高淳’。”刘宜军说。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