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东坝:产业兴旺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新华报业网文旅文明实践正文高淳东坝:产业兴旺 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2022/04/25 17:16
谷雨时节,行走在高淳区东坝街道田野乡间,庄稼苍翠,花卉飘香,农人们在田间忙碌,新鲜蔬果从田间地头走向百姓餐桌。
“换脑”种地,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效益倍增;党建引领,产业联盟筑起共富“朋友圈”;文旅兴村,老百姓家门口能就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在东坝,绿色发展擦亮了乡村环境,产业振兴托起了致富梦想,“希望的田野”正变得更有希望。
抔一把有机大米,色泽晶莹,粒粒飘香,和睦涧村党总支*魏统田笑意难掩:“好看好闻也好吃。”
正是这把米,让村子摆脱了贫困,从昔日的经济薄弱村蝶变为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
祖祖辈辈都种田,凭啥和睦涧人能挣到钱?答案就在于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和睦涧村背靠胥河,生态优美,土壤肥沃,这里是一片天然的农场——*适宜种植有机大米。2008年,为了给村民做示范,魏统田和17名村干部牵头,出资5.1万元成立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种植300亩水稻,*一年就赚了80多万元。
看到成效后,村民们纷纷入股,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社员由原来的18户发展到455户,入股土地发展到3600亩,年经营收入增加到800多万元,合作社因此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土地入股后,村民收入来源也更加多元,除土地租金收入外,还能拿到务工收入,享受合作社年底分红。
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这是东坝街道推动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的一次成功实践。“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的优势在于他们熟悉农村发展情况,在布点产业时更容易贴合实际情况,既能产生规模效应,又能提高经济效益。”东坝街道党工委*孔和云说。
东坝红岗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致力于发展经济林果特色产业,在带动社员发展过程中统一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产品销售,使得种植技术普遍提高,保证了产品质量。此外,合作社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实现资金整合,既能产生规模效应,又能提高销售价格和利润。
目前,东坝街道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本地特色,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多家,其中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共有29家,有效增强基层组织力,拉动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双增收”。
从连年亏损,到年盈利200多万元,高淳区枫林湾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红军高兴之余不禁感叹:“一切离不开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支持与帮助。”
李红军曾是一名工程老板,此前鲜少接触农业种植。2015年,他流转30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小麦,大蒜、冬瓜等农副产品,因缺乏种植经验、缺少市场销路,合作社连年亏损。
就在李红军一筹莫展之际,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党员魏清为他送来了一场“及时雨”。“种植品种太杂、不适宜当地气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找到了“症结”,问题很快迎刃而解。在魏清的建议下,合作社更换品种、减少种类,从事水稻、小麦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生产,此外,党支部还帮助合作社搭建销售平台,成功扭转了亏损局面。
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打造产业党建联盟,东坝街道蹚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子。街道结合特色田园乡村产业,党建联盟发展12个党支部,吸收40多家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单位,以强带弱、以销带产、以质促销。片区内各产业党支部通过产业党建联盟理事会议,定期交流各个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农业信息共享、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党建联盟筑起共富“朋友圈”。“和睦涧”有机大米、“金陵越光”菜籽油、“淳青”茶叶等优质农特产品增收30%以上;东坝、和睦涧两村合作社强强联合,共同成立东和联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带动农产品销售;红松、和睦涧、东坝等强村以强带弱,联合青枫村联建标房,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
在城市里生活久了,难免渴望有一个院子,能在鸟鸣声中起床,看着繁星入睡,能推窗就有花香袭来……此刻,风景不在远方,乡村民宿就能满足所有愿望。
午后的小茅山脚村静谧如常,山花和绿叶相伴,交织成春末时节*美的乡村景色。孔慧君却无暇欣赏美景,五一假期就要来临,这两天,预订民宿的电话响个不停,作为正福草堂民宿经理,她得一一回答顾客询问。
“终于可以营业了。”疫情停业一个多月的民宿就要迎来*一批客人,孔慧君难掩兴奋,“5栋楼、9个房间全都预订满了,游客比我们还要期待。”这座由漫耕文旅出资打造的具有苏式园林风格的民宿自2019年营业以来客流量不断,节假日期间基本客满。
生态美,乡村美,则旅游兴旺。东坝街道借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小茅山脚村、大仁凹村、垄山村等4个特色田园乡村为载体,开发农文旅特色产业项目。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在乡村植入精品民宿、乡村餐饮、手工作坊、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动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年均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亿元。
为了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街道以市场化机制盘活农民闲置住房、宅基地和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民,唤醒了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农村资源,为产业发展预留空间。
旅游火了,村子富了,带动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正福草堂”、“慕青”民宿、垄上文创基地等带动60多人就近就业,其中大学生20人,平均月收入达5000元。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期间,村民还能到得半庄园、武家嘴农业科技园等基地灵活就业,人均工资水平达到每月3000元。随着开元芳草地酒店二期、域见慢城度假产业运营,还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带动人口、资源、技术等要素回流到农村。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集团简介│征订指南│广告资费│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