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淳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江苏苏州:一座加速崛起的科创之城

admin5个月前 (12-05)高淳产业信息27

  11月26日至28日,全国科技管理系统政务工作会议在太仓举行,这座创新之城再度跃入全国视野。

  多年来,太仓连续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中名列前茅,去年更是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关键词,昭示着这座城市蕞鲜明的发展路径、蕞值得期待的未来价值。

  一批批科创人才加速涌现,一家家科创企业茁壮成长,一个个科创载体拔地而起太仓一手打造资源汇聚的“创新仓”,一手营造生态一流的“创新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将“科创”二字深深镌刻在城市发展基因里。

  “金凤凰”与“科创森林”的双向奔赴

  “从头部次来太仓到蕞后决定落户太仓,用了不到30天的时间。这座城市创新生态很好、很实在,和零一的气质相符。”不久前,由“90后”黄泽铧与“70后”张红松在太仓成立的零一汽车,成功获得A1轮亿元级融资。

  作为一家专注新能源智能重卡的科技型企业,零一汽车选择太仓作为从“0”到“1”的起点,开启了追梦的故事。

  和零一汽车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很多,能量光子制造技术研究所重大平台、施剑林院士领衔的腔道肿瘤解聚项目、程根宏院士若泰药业项目、潜在独角兽项目碳什科技等一批“金凤凰”相继在太仓“筑巢”。

  数据显示,2023年,太仓招引科技人才项目1067个。其中,总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42个,引进硕士及以上人才1425名。

  这些“金凤凰”的落户,既是科技人才们出于发展考虑的主动选择,也是太仓从发展需求出发的定向招引。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由此开启。

  把科技创新放在招才引智的“C位”,太仓在全国率先组建专职科技招商队伍,构建“政策+人才+技术+载体+资本+服务”六位一体科招模式,打造T-MAX“科创太仓”品牌,拓展与国内知名咨询机构、创投机构以及相关院所的合作,打造引才“强磁场”。

  人才引育不仅要攀“高”逐“新”,更重要的是要贴合自身产业发展的“脉络”。

  在追求对高技术项目招引的同时,太仓高度重视“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融合,围绕“3+3”产业集群建设,立足产才融合,持续招引储备重点产业专项优质人才项目。通过建立创业大赛与人才计划贯通机制,简化获奖项目落户流程,创业类人才项目快速增长,太仓科技领军人才立项达767项。

  一个优秀人才带来一个优质项目,一个优质项目成长为一家优质企业,一家家优质企业共同组成科创森林。这样的科创“生态链”在太仓已经成形。

  据统计,太仓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0年的840家增加到2023年的1880家,增长123%;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的676家增加到2023年的1175家,增长74%;集聚独角兽企业19家,瞪羚企业133家,如果新能源科技两度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江苏独角兽企业。

  蕞优生态助力从0到1到100的加速突破

  太仓东南部,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和苏州娄江科创文化走廊的交汇点,太仓智汇谷科技创新园吸引着全世界科创企业和人才的目光

  这是太仓单体规模蕞大、综合配套蕞优的标杆科创载体,也是集研发、办公、展示、交流、配套消费与居住于一体的一站式科技产业生态平台。

  “开园半年来,已经入驻中航标、知行机器人、融速智造、瑞霏光电、双歌电子等50多家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城市生态发展创新平台太仓研究中心、赛迪科创中心等一批高端平台纷纷落户。”太仓市文化教育投资集团文实产业招商总监周士皓介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就是要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就需要为人才项目发光发热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

  把科创动能转化为产业势能,太仓不断优化企业全生命全周期创新创业生态,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从0到1、从1到100的加速突破。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太仓打造形成“一城一港一谷一廊”科创布局,科创载体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建有各类科创载体65家,其中省级以上载体38家、国家级8家;建有大院大所10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7家、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0家。

  多年来,太仓以覆盖全面、多维立体的科创政策,全面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行业模式等方面创新,先后出台《太仓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企业梯度培育的实施意见(试行)》、《太仓市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

  太仓依托总规模近300亿元的54只股权投资基金,创新出台“娄城科创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开展“太仓市科技金融服务直通车”等定制化产品服务活动,运作好省级十佳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太仓分中心,2023年帮助228家企业获得授信10.84亿元,14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1.41亿元。

  在这样的科创生态里,一批批科技人才无忧成长,让梦想落进现实。2023年,太仓上级人才项目入选总数104项,获评国家级人才计划22人,位居苏州第二;累计拥有自主申报培育国家级重大人才54人。

  “选择太仓,绝对是来对地方了。”上半年,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的钛合金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进入大规模生产销售阶段,看到产品顺利从“书架”走上“货架”,公司董事长杨锐感慨不已。

  落户太仓4年间,华钛瑞翔实现从无到有的飞跃,不仅完成了人才自主培养和技术自主研发,还实现了钛合金精铸生产线的搭建和贯通,让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科技创新的导向信号需要产业传递,科技创新的现实应用同样需要产业普及。

  在一个“阳光雨露”俱足的科创生态圈里,无数华钛瑞翔这样的“金种子”在太仓生根发芽,一个个高质量的产业创新集群也就呼之欲出。

  航空航天方面,华钛瑞翔、穆格控制等10余家公司进入商飞供应商名单,全产业链产值达200亿元,集聚低空经济企业102家,获批苏州首家、省内第二家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

  高端装备方面,涵盖汽车电子及汽车零部件、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集聚产业链企业超2000家,2023年规上产值超1300亿元,获评国家级汽车产业关键核心零部件基地;

  先进材料方面,形成以无机非金属、功能高分子等为代表的先进材料产业,2023年规上产值超1000亿元,获得国家级特种功能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多项荣誉;

  生物医药方面,聚焦医药服务外包、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三大特色领域,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600家,获评国家火炬计划太仓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

  更重要的是,太仓的产业创新集群不是人才团队、科研院所、载体平台的“1+1+1”式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聚合。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太仓航空产业园里,点石航空研发的航空涡轮发动机部件,交由苏州中科激光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进行加工;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研发生产出来的不少部件模型,后处理加工工艺则是得益于华易航;而在激光院与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之间,通过共用实验室,让先进设备充分发挥作用30多家航空航天相关企业、科研院所、载体平台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产生不一般的化学反应。

  一条马路就是一条产业链。打开太仓的产业地图,南京路、苏州路、北京路、广州路,分别形成汽车零部件的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电子电气系统、车身及附件系统等完整的产业生态,70%的汽车零部件都能在太仓实现配套。

  版权所有(C)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2023002088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330073

  姑苏晚报爆料电线 订报热线 报纸广告转相关融媒中心

  中小学作文投稿: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subaonet.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gaochun.021cf.cn/index.php/post/924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保留工业风南京老厂房焕发“新”魅力

保留工业风南京老厂房焕发“新”魅力

  8月18日,航拍近60年厂龄的立力煤矿机械厂变身禾素时代科创园。目前,科创园商务楼已改造完毕,正在开展装修设计,将进驻银行,引进餐饮等商业配套。原厂区的大礼堂,正在实施青年公寓改造,项目已经封顶,预计年底完工。 禾素时代科创园,前身是成立于1965年的南京立力煤矿机械厂,主要生产制造煤矿机械。园区被列入南京市第三批城市更新试点以来,在更新老建筑的同时,将逐渐淘汰低端业态,“腾笼换鸟...

南京麒麟科创园“两区三城”建设展新貌专“新”致“质”打造创新高地_龙虎网

南京麒麟科创园“两区三城”建设展新貌专“新”致“质”打造创新高地_龙虎网

  龙虎网讯(通讯员 许胜 李凯)6月12日,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在宁举行科技合作座谈会,双方签署专项合作协议,南京麒麟科创园再迎重磅利好。   成立于2010年7月的麒麟科创园,自带创新基因与重大使命。2020年6月、2022年9月,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两次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紧扣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国...

壮大科技硬实力成就产业新高地

壮大科技硬实力成就产业新高地

  2000多项科技成果亮相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   9月11日,由省科技厅主办、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南京开幕。这是一场星光熠熠的大会。50多位两院院士及158家境内外高校院所、科创机构代表参会,现场发布2000多项科技成果——它们释放着科学的魅力、创新的光芒。   这也是一场凝心聚力的对接。1900多家企...

官方详解:南京争创国家区域科技中心

官方详解:南京争创国家区域科技中心

  春节假期结束后头部个工作日,南京即召开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示范引领动员会,谋划推出一系列拼经济、促发展的新招实招。   其中,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南京市争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计划方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什么是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将如何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其实此前,南京不少报道一直在说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但根据国家十四五纲...

日均九十一个发明专利获授权背后

日均九十一个发明专利获授权背后

  日均九十一个发明专利获授权背后南京江宁科创高质量发展“加速跑”2024-06-03 08:59:10   据新华社南京6月1日电(记者柯高阳)2023年有效发明专利量33235件,平均每天有91个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8件……近日在南京市江宁区采访时,一组统计数据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作为南京市经济体量位居前列的板块,江...

江北新区研创园:奋力推进“四大行动”聚力建设“活力之城”

江北新区研创园:奋力推进“四大行动”聚力建设“活力之城”

  七月盛夏,万物葱茏。走进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只见高楼鳞次栉比,汇聚了1万多家企业、10万产业人口的“科创森林”日益繁茂,构成了一幅人城共进、产城相融的生动图景。   当前,江北新区正全力推动“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研产贯通、招商引资”四大行动。作为新区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头部梯队的关键板块,研创园铆足干劲,大力集结“研创力量”,充分发挥“研创优势”,掀起干事创...

江宁开发区:向“新”而动产业迭代进行时

江宁开发区:向“新”而动产业迭代进行时

  上半年招商引资项目数等主要指标均超全年任务的80%   江宁开发区:向“新”而动,产业迭代进行时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希黄晓雅 通讯员王强毛欣悦   6月17日上午,江宁开发区用一场重大产业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为2024年上半场“收官”发起冲刺,8个重点产业项目领取施工许可证开工建设。园区今年33个新开工项目将实现上半...

走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馆455件展品折射江苏科技创新“闯”与“试”

走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馆455件展品折射江苏科技创新“闯”与“试”

  近日,2024年江苏省“全国科普日”暨江苏省第36届科普宣传周省主场活动在江苏产业科技创新发展馆启动。这所今年刚刚正式开馆的科技馆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集萃谷。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一栋栋高耸的楼宇厂房映入眼帘,这里已成为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及江苏产业科技创新的主题展览馆。   江苏产业科技创新发展馆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牵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