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抬头族”显身手4台无人机一天作业3000亩
江苏南京:“抬头族”显身手,4台无人机一天作业3000亩
手持遥控器,脚上穿“皮鞋”,农忙抬头望天不下地。在南京,越来越多的大户用上了农业无人机,田间“只见机器不见人”已是常态。在农业无人机的助力下,南京市农业生产持续向现代化、科技化转型升级。
2月28日上午9时,高淳区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内,大田上空无人机匀速穿行,螺旋桨飞速旋转,将药雾精准喷洒到田间。今年该合作社在高淳区种了5000亩小油菜,现在正是春耕春管的关键时节,4名飞手开启了忙碌模式。
“施肥、打药、除草、巡田,如今春耕全程都放心交给无人机。”合作社理事长陈福明介绍,无人机操作界面可以设定平地、山地、水面等多种作业场景,只要根据卫星图像规划好飞行路线,输入飞行高度、速度、喷洒药量等信息,无人机便可按照设定航线年,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仅有300亩,光是施肥就需要7—8人忙上一周,不仅工人劳累,喷洒精度也不理想。转变发生在2019年,合作社购入一台大疆T20无人机,一天作业面积就达到200亩,帮助合作社节省大量人力。自此,合作社无人机不断更新换代,如今合作社农机库中摆放了新老共计9台无人机。
记者获悉,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蕞新使用的是4台大疆T60无人机,具备施肥、打药、除草等多种功能。4台机器全部出动,一天作业面积能达到3000亩。无人机植保作业高效,施肥打药不存在漏喷、重喷现象,作业精度比人工更高,同时还实现了节本增效——据陈福明估算,春耕期间使用无人机可节省人力成本近3.5万元。
农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在农业领域应用的重要代表。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目前全市农用植保无人机保有量1000余台。近年来南京市农业无人机数量增长迅速,年增长量在100余台。无人机的普及,还催生了专业植保服务团队,带动中小农户也能享受低空经济带来的高效体验。
低空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去年,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与保险公司合作探索“低空经济+保险+农业”应用场景,利用搭载多光谱相机、红外相机等设备的无人机代替人工,对周边数千亩农田开展巡检。在无人机“千里眼”帮助下,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等都一览无余,数据还能及时储存分析,农业保险分析研判更加及时科学。
“南京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在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汤亮看来,南京推广应用农业无人机已有七八年时间,目前应用蕞广泛的场景便是大田生产,此外少量农户也在探索使用无人机进行水产养殖投饵,帮助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未来南京该如何进一步利用低空经济助力农业发展?汤亮建议,南京应继续将低空经济和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发展农业无人机变量施肥、打药、播种等精量作业技术,同时扩大农业无人机应用场景和范围,开发水产投饵、果树养护、茶园管理等更多应用新场景,加大无人机巡田利用率,常态化开展病虫害、作物长势等农业生产监测;此外,还可以开发利用浮空器、飞艇、飞行汽车等其他新型低空飞行器,拓展农业农村旅游新业态。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