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淳:“退圩还湖”重塑江南水韵探索湿地修复与产业共生新模式
江苏高淳:“退圩还湖”重塑江南水韵 探索湿地修复与产业共生新模式
【江苏南京,2024年10月12日电】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以“退圩还湖、湿地重生”为核心,在固城湖流域展开系统性生态修复,打造长三角湿地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高淳样板”。通过“生态修复+产业转型+全域旅游”三链融合,这片曾经的围网养殖密集区,如今蜕变为“水下森林”与“候鸟天堂”,带动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年增长超15亿元,相关经验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拆除历史围网4.8万亩,恢复自由水面12.6平方公里,清淤疏浚土方量达320万立方米。通过地形重塑,形成浅滩、深潭、生态岛链等多样化湿地生境,水生植物覆盖率从18%提升至67%。
:布设56套水质监测浮标,构建“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立体监测网,实时追踪总磷、溶解氧等12项指标,预警准确率达95%。实施入湖河道生态滤坝工程,年削减面源污染负荷40%。
:观测到鸟类种群从修复前的89种增至16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连续三年在此越冬。人工增殖放流中华绒螯蟹苗种1.2亿尾,固城湖大闸蟹获评全国首个“碳中和”认证水产品。
联合河海大学研发“湿地碳汇智能核算系统”,精准计量芦苇荡、水下森林等碳汇能力,固城湖湿地年固碳量达9.3万吨。创新应用“生态沉床”技术,在湖底铺设3.6万立方米陶粒基质,培育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水体透明度从0.3米提升至1.5米。建成全国首个“湿地修复数字孪生平台”,模拟不同水文条件下生态演变,为决策提供动态推演支持。
:推广“人放天养”模式,划定2.8万亩生态养殖区,螃蟹亩产收益提高30%,2024年“固城湖螃蟹”品牌价值突破350亿元。发展“渔光互补”项目,湖面光伏年发电量1.2亿度,板下实施生态养殖,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蟹”的立体空间利用。
:依托42公里环湖绿道,串联圩田湿地、慢城花海等节点,开发观鸟研学、湿地马拉松等业态。打造“江南再造的威尼斯”水巷系统,30条生态河道恢复通航,带动沿线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10%。
:成立长三角(高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湿地碳汇、水权等7类生态资产,已完成首笔2000亩芦苇碳汇交易,成交额达580万元。
创新“湿地银行”机制,将修复后的1.2万亩湿地确权登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管护。建立“生态修复基金”,每年从旅游收入中提取8%用于湿地维护。推行“湿地管家”制度,培训退养渔民转型为生态巡护员,带动1200人就业。与安徽当涂、宣城建立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固城湖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
“以前养蟹靠饲料,现在靠生态!”原养殖户邢志刚承包的200亩生态养殖塘,采用“螺-草-蟹”共生系统,亩均效益突破1.5万元。他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带动23户村民,开发的“湿地研学农庄”年接待学生超2万人次。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评价:“高淳以水为脉,破解了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传统矛盾,其‘退圩还湖’经验对长江沿线湖泊治理具有示范意义。”随着《固城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片江南水乡正书写着人水共生的现代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