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筑梦智造产业高地能级跃升
12月20日,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开幕,这一行业“风向标”连续第9年在南京举办,“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本届大会主题正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发展节奏遥相呼应,近年来,园区紧扣“智改数转”,正加速聚焦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正盛。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在南汽江北新区基地内,新能源动力电池产线开启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前的“冲刺模式”。作为江苏省重大项目,目前,南汽电池PACK产能项目一期产线台,产线总体进入调试的收尾阶段。据了解,在建的20JPH(每小时生产20台电池包)产线,涵盖磷酸铁锂、半固态电池以及未来的固态电池产品,年产能将达12万台(套)电池包(约5.8GWH)。
“产品制造工艺过程上采用蕞新的CTP一体式电池技术,在蕞关键的集成环节产线,规划配置全自动极柱寻址、激光极柱清洗、激光CCS焊接及焊中焊后检测等设备,利用全自动控制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产品质量波动,确保电池包制造过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宏根说。
寻“新”在园区,以“智造”为内核的产业新地标渐次崛起。前程大道1号,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产业化项目矗立于此,整体项目占地100亩,构建起以POCT条线为基础的高端医疗器械制造集群;转眼至繁华的桥北商圈内,总投资30亿元的英发睿智创新园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以光伏产业为核心招引一批绿色能源上下游企业,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总部园区;11月,新区举行电子科技产业制造基地项目开工活动,首批入驻企业康佳集团与园区开启战略合作,打造年产200万台的高端滚筒洗衣机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0亿元以上;英发集团“梅开二度”,将氢光储充电子制造基地落地园区,打造高端制氢电源、医疗电子、逆变控制器、充电桩、汽车电子等电子产品的研发中心和智能化工厂。
“新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主要是以销定产,二期实际上是对氢能市场的前瞻性预测,未来智能工厂中涵盖20条全自动SMT贴装生产线条全自动组装生产线。”氢光储充电子制造基地项目负责人朱腾飞介绍。
不远处,江苏华爵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实验室,企业工作人员与项目建筑工人各司其职,“热度”和“速度”丝毫不减。“在园区的‘一对一’专班服务模式下,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目前医疗安全、性能检测、医用软件测试等部分实验室已经投入使用,注册检验能力覆盖90%有源医疗器械。”华爵检测总经理石凤明说,项目建设的蕞大亮点莫过于10米法电波暗室,待1月投用后,将填补我市高端医疗器械电磁兼容测试的空白,提供本地化服务。石凤明介绍,实验室尚未建设完全,目前已经收到一批高端医疗器械企业的检测订单。
近日,工信部公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入选案例名单,园区企业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智控一体金相检测系统”成功入选,同时也是装备产品方向南京市唯一入选企业。该系统应用后,1人操作可实现8小时240个样品的磨抛、腐蚀、检测及生成报告,对比人工制样检测约每人8小时完成60个样品的检测效率,整体检验效率可提升60%。经院士专家组鉴定,该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汇聚智慧“大脑”,探索智造场景,力争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的工业软件生态体系,推动工业软件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园区牢牢把握着时代赛道的主旋律。2024年12月,园区参与筹建了南京工业软件云工程应用创新中心,并作为秘书长单位,承办工业软件生态应用推广大会,目的就是推动制造“大脑”拓展产业新的赛道。
中心副理事长单位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近日入选工信部《2024年5G工厂名录》名单。据了解,项目实现所有产线%,组装、装配作业单车生产效率提升40%,数控中心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3%,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提升5%。背后依赖的,就是工业软件企业——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轨道交通产业链为出发点,6年前,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园区成立,从精益管理的角度出发,形成了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运营三大业务板块。“我们将前沿数字技术与实际业务场景紧密结合,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仅在中车内部推广,还深度参与航空航天、船舶制造、工程机械等行业的智造升级,目前企业轨道交通以外的业务订单占比已经过半。”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凯介绍,在企业技术支持下,一批合作单位都获得了智能制造工厂、车间批复。
紧邻中车数字总部园区的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样不断探索,在空中闯出了新优势。2024年12月26日,园区主办的南京江北新区低空立体交通产业生态大会上,聚隆复材总经理王明军分享了企业低空发展案例,目前企业已经具备年产50架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整机的制造能力,承接了国内多家企业的无人机的零部件生产及装配,应用于城市交通、物流配送等领域。“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从材料级供应商转变为零部件整机供应商,我们已经构建了从材料、开发、结构设计到工艺设计、制造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王明军说。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决定性前提和关键性支撑,而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落脚点。当下,江北新区正全力推动“四大行动”,“研产贯通”正是探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
企业生产车间、项目施工现场、科研团队实验室,以新技术新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园区持续涌现。在工程机械领域,液压系统堪称产业的“芯片”。“国产智能液压系统是我们前瞻产品布局之一,主要集中在非道路方向,目前产品的问题是集成度不够高,整体效率也比较低,我们研发的系统和关键零部件,能够有效提高智能化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当前已经在部分客户端应用。”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楚告诉记者,希望通过三年时间将业务量翻一番。
岁末,“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上,园区企业斩获颇丰: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与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分别摘得创新组二等奖,南京东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创新组三等奖。“从2018年立项至今,我们采用哺乳动物细胞发酵获取的重组人胶原蛋白,兼具高安全性与高活性,突破了技术瓶颈,并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东万生物市场部负责人宋睿娓娓道来。据了解,东万生物完成的原材料登记是目前国内头部个通过的I型重组人胶原蛋白。
作为储能产业链核心环节的电力电子设备,再过一个月,由南京华塑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PCS(储能逆变器)研发及装备中心即将投产,预计年产能可达2GW。
“简单而言,PCS就像交流电与直流电的转换‘大脑’,我们将专注于国内细分市场和海外市场两个赛道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产品有多个业内首创,如采用国内首创的无缝备电方案,即电压暂降治理功能,响应时间小于2毫秒,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质量。”南京华塑数字能源总经理朱祥如是说,公司初创团队具有多年的储能产品研发和电力行业经验积累,掌握了以储能逆变技术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未来还将持续聚焦电力电子产品在应用层面的“微创新”,2025年在手订单已达数千万规模。
稳健增长、充满活力的产业链企业,见证着园区发展的历史,未来园区还要重点突破一批技术创新优、应用效果好、复制推广性强的智能制造标志性场景,持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抢抓风口培育新赛道,围绕新兴产业,不断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基础,全力推动“智造江北”迈向高端。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