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名列全国第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通讯员蔡伟韩明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绿色”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词,“三农”因其特有的产业特性和地域体量,成为蕞关键的“绿色打底”。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南京广袤田野间一派繁忙景象。记者走进多处田间地头,看到的是化肥农药减量、节水农业、绿色防控的快速发展,感受到的是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环保施肥的意识不断提高,“绿色”春耕正成为南京春耕备耕的新风尚。
精准浇灌,让农作物既“喝”饱又节水
开春,正是庄稼“渴望”喝水的时候,高淳区漆桥街道双游村村委会副主任邢光平走到大棚门口,掀开门帘,入眼便是水果西芹的一片翠绿。打开滴灌管道阀门,水流带着肥料进入30厘米的土层之下,直入根系。不一会儿,土壤里的水渗上来,润湿了地面。
3月10日,记者在一个5000平方米的大棚里看到,地上铺设了一排排黑色的水肥一体化管道,棚顶还挂着上百个喷淋头,一旁的数字大屏上精准显示着大棚的温度、湿度等数值。“我们利用传感器实时感知墒情,机器会精准调控水肥比例,对蔬菜进行智能‘投喂’,这样至少可以减少30%的肥料浪费。”邢光平说,棚内还安装了孢子仪、虫情仪等设备,可以准确判断害虫情况,从而精准科学用药,减少农药使用。
在浦口区汤泉农场的“数字大田”里,成片的麦田泛起新绿。田间地头,无人机盘旋喷洒水肥,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调节水量,水流顺着滴灌管道渗入作物根部。
技术员徐鸿飞向记者展示手机端的智能管控平台:“轻点屏幕就能远程启动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地为每一株麦苗提供所需水分和养分,让每株麦苗都能喝上‘定制餐’。系统还能根据天气预报调整策略,避免旱涝灾害。”他说,今年春天降雨稀少,汤泉农场的5600亩小麦面临干旱考验,除了引滁河水灌溉,农场的智能灌溉系统也发挥了大作用。据统计,汤泉农场通过智能灌溉每年可节水超10万吨,肥料利用率提高15%。
春日的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圩里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660亩麦田宛如一片碧色海洋。田埂上一丛丛香根草随风摇曳,散发出淡淡柠檬香。麦田上空,数十盏太阳能物理杀虫灯如同“卫士”矗立,灯下悬挂的诱捕器里,躺满了密密麻麻的虫体。
“你瞧,这些‘生态武器’多管用!杀虫灯会吸引害虫飞过来,再把它们杀死。种植显花作物可吸引益虫来吃掉害虫。”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叶权介绍,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再通过使用有机肥、配方肥,大幅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目前区域内土地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减少52.25%,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9.53%,“合作社出产的水稻品质也更好,平均销售价格比传统种植品种每斤高0.1元,亩均增收200多元。”
在位于江宁区汤山翠谷园区的智能温室内,搭载“风火轮”的机械臂正以毫米级精度采摘番茄。“这是现在蕞受欢迎的番茄,直接摘下来就能吃,没有农药残留,我们防治害虫靠的是‘生物武器’。”汤山翠谷园区管理员王铁军告诉记者,他们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合作,用上了一套24小时在线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智小农”,实时调控灌溉、施肥、通风等18项环境参数。
王铁军说,该系统还打造了“天敌防治+生物制剂”果蔬培育生态体系,只需要在苗床上或者定植初期释放少量的天敌,棚里的粉虱数量就能得到遏制,不会造成危害。与普通番茄大棚相比,病害发生率下降40%,实现全程零农药种植。
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全国靠前
科技赋能,越来越多的“绿色”春耕场景正在南京上演。高淳区禾田越光合作社的麦田上,植保无人机以厘米级精度喷洒生物农药,效率提升50倍,农药用量减少20%。南京江宁区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全自动育秧流水线,调控温湿度和光照,育秧周期缩短7天,用地节省80%;江宁区祥鹏家庭农场1800亩小麦田连续3年施用畜禽粪便发酵的有机肥,化肥用量减少30%,亩产反增5%……
记者获悉,南京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持续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在实施好部省化肥减量项目的同时,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和配方肥,积极推行大户个性化精准施肥技术指导服务,积极推广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集成缓控释配方肥技术。2024年实施沿江5公里化肥限量试点,对沿江5公里6个街道60个种植大户制定小麦、蔬菜等作物的精准个性化施肥方案。经跟踪调查,种植大户水稻化肥施用强度削减平均达31%,粮食产量不减反增,化肥减施效果显著。
南京还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预警,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因地制宜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持续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与化学农药使用量连年下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达95%以上。
前段时间举行的2024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发布了《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2024)》,南京市2023年“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位列第二,南京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涉及耕地保有率、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膜处置率等4个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