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春耕看江苏 听声吃食、蟹鲈共舞 “蟹+N”新模式助农致富效益好
原标题:创新春耕看江苏 听声吃食、蟹鲈共舞 “蟹+N”新模式助农致富效益好
央广网南京4月13日消息(记者王锡斐 见习记者王姝姝 通讯员方圆 吴芳芳)“鲈鱼苗到了!”4月11日,记者在江苏南京高淳区永胜圩内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塘口看到,增氧设备早已开启,工作人员爬上车掀开泡沫盖,用漏网轻轻撇开白色泡沫,一只只“鲈鱼宝宝”活蹦乱跳。
虽然当天*高气温有31度,但是晚间气温降至约20度,运输车水箱和蟹塘的水温相差不大,满足投放条件。只见工作人员往盛着半桶水的水桶里舀入“鲈鱼宝宝”,过秤计重后,递给在塘口里面的工作人员,放养在“环形蟹塘”的中间区域。30亩的蟹塘,一共投放了230斤鲈鱼苗,一斤鲈鱼苗大概85条,折合下来一亩投放了约650条。
“我们在全市搞了一个叫‘蟹+N’的养殖模式推广项目,高淳就是一个示范点。”南京市水科所推广与培训中心主任唐忠明说,受螃蟹养殖成本、价格、市场等方面的因素影响,需要拓宽思维,青虾、沙塘鳢等套养模式比较常见,蟹鲈是现阶段比较好的套养模式。高淳螃蟹养殖产业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去年螃蟹养殖面积是21.2万亩,占到了全市的80%,是南京市螃蟹养殖影响力*大的一个区域,所以来高淳推广养殖新模式很有代表意义。“一方面,帮助养殖户提高产量和效益,另一方面,也是以创新思维和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往年,高淳区一般在三月中下旬投放鲈鱼苗,今年受疫情影响,鲈鱼苗运输放缓。“目前螃蟹*一次脱壳已经结束,我们要抢抓在螃蟹第二次脱壳之前把鲈鱼投放下去,因为鲈鱼还有一个驯化过程,大概需要十天半个月,若再不投放就会对河蟹脱壳造成一定的影响。”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邢文翔介绍,为此,相关部门和属地镇街积极协调,打通“运输关”。
如今,鲈鱼苗投放下去,让养殖户们吃了颗“定心丸”,接下来就是要做好鱼苗驯化工作了。湖水源虾蟹苗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芮剑军告诉记者,鲈鱼也能训练吃食习惯。在喂食时可通过敲打、敲击发出响声,经过半个月左右,“鲈鱼宝宝”听到响声,就会主动游来吃食,养成到固定地方吃食的习惯。
至于为什么要驯化,芮剑军说,如果鱼苗没有被驯化,四散游开,养殖户只能直接投放饲料到水里,会造成出水时,鱼的大小规格不整齐。而驯化后,鲈鱼每天都到固定地方吃食,基本能保证在国庆节前能上市,也能卖个好价钱。
从2020年的30亩,到2021年85亩,到今年蟹鲈混养近200亩,湖水源虾蟹苗种合作社蟹鲈混养的规模一步步在扩大。对于这样的养殖新模式,记者好奇提问,螃蟹和鲈鱼生活在一起会打架吗?
据悉,高淳投放的是加州鲈,它是从美国引进的原种,由市水科所联合区淡水渔业中心孵化繁育的“优鲈3号”。加州鲈一般白天在中上层活动,而河蟹则喜欢晚间在底层活动,这为“蟹鲈”和谐共生提供了可能。“优鲈3号”非常适合人工饲喂,而且训食过程容易很多,生长速度比普通苗种提高三成。
同时,“蟹鲈混养”好处明显。一方面,鲈鱼粪便可以肥水,促进水草生长;另一方面,鲈鱼吃摄食水草的虫子,起到保护水草的作用。
养殖效益如何呢?记者采访了南京湖水源虾蟹苗种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陈恒粮。3年前陈恒粮紧跟潮流,试点蟹鲈混养,目前养殖了50亩螃蟹,其中35亩是蟹鲈混养的。“*近两年,螃蟹亩产量能达到150斤,大概65到70块钱一斤,能卖到10000元一亩,而鲈鱼亩产量达800斤,能卖到12000元一亩左右。刨去成本,净利润大概是每亩12000元左右,收益还是蛮可观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